Skip to main content

足底筋膜炎補腎為主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
   日期:100年04月06日
 
   

 

 

 

足底筋膜炎與腎氣虧損,肝失所養有關。中醫師羅明宇表示,中醫認為,腳跟為腎經所經過的區域,此處作痛,代表腎氣虧損,肝失所養。且肝主筋;肝血不足,則筋脈失養,血行瘀滯;當氣血凝滯,絡脈失和,就會發病。中醫針對足跟痛的治療,常以補腎為主。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腳後跟痛在中老年中很常見。患者多在走路過多時發病,休息後或足跟不著地時不痛。一般足部不紅不腫,X光片檢查可能有些會發現骨刺,但絕大多數人X光片沒有異常。這部分所謂「沒有異常」者,多是「足底筋膜炎」在作怪。

人體一旦進入老年階段,運動系統結構會發生退行性改變,足底同樣會出現退行性變化,使得肌肉、韌帶張力失衡,關節骨質增生,最終表現為足底縱弓、橫弓減弱或消失,足底受力平衡失調,甚至併發雞眼、滑囊、脂肪墊無菌性炎症、關節炎等,導致各種類型的足底筋膜炎。

羅醫師表示,根據中醫理論「痛則不通,通則不痛」,足底筋膜炎藥方可選擇具有補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溫經通絡作用的中藥。幫助增強陰陽、調和氣血、調節臟腑。而在穴道治療上,應注重足底反射區、經穴、奇穴,並綜合足底解剖、力點轉移原則,達到減輕疼痛作用。

針對不同病因,針灸、服藥可逐步恢復正常足底縱弓和橫弓的結構;結合不同疼痛點,進行有效緩衝減壓處理,使炎症、水腫的踉筋膜、脂肪墊不再受到壓力刺激,消除疼痛,又能逐步恢復足底原有正常生理結構。

醫師指出,每晚可用溫熱水泡腳,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醫師提醒,少運動者、肥胖者,從事運動要循序漸進,減少跳、跑、長走等足部大量運動。另外,老年人最好選擇較鬆軟的鞋,如休閒鞋,鞋穿久了要換。

一雙皮鞋幾年不換,或鞋底過硬,缺乏避震作用,穿著它走長路,都很容易足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