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tin類藥物安全性的爭議

發表於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889期)
   記者:  藥師李權芳
   日期:10月13日
 
   

 

 

 

臨床試驗顯示statin藥物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由於效果似乎不錯,專業醫學會及官方皆建議放寬適用範圍,臨床指引也因此有更新,讓更多人符合使用條件。在英國,更早就將低劑量statin列為不需醫師處方的OTC藥品。美國儘管尚未通過OTC,但輝瑞藥廠也為旗下產品Lipitor 的「OTC化」而正在進行1200人的臨床試驗 ,顯示國際藥廠爭取市場、擴大使用者的強烈企圖心。

由於這類藥物使用的人越來越多,學者對於藥物副作用的憂慮也逐漸浮上檯面。會這樣說,是因為今年BMJ刊出哈佛大學的觀察性分析指出有18% 的statin使用者出現副作用(例如肝、腎、糖尿病、肌肉疼痛等),事後BMJ卻又將此數據刪除,認為數據處理有偏頗。為此,BMJ主編Godlee博士還上BBC電視台說明,且組成調查小組來進行調查。

這是怎麼一回事?藥師應該跟病人怎麼說比較好呢?以下提供一個大型研究的結論做為參考。

這是發表在2014年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What proportion of symptomatic side effects in patients taking statins are genuinely caused by the drug?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s to aid individual patient choice)。英國學者進行了大型統合分析(整合29個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只有少量副作用是因為statin造成,且發生機會僅僅比安慰劑組稍高。

雖說如此,作者還下了另外一個結論:使用statin的人有明顯較高機會出現糖尿病。令人好奇的是,若使用statin而出現新發生的糖尿病機會增加,為何還會做出前項「只有少量副作用是因statin所造成」的結論呢?難道使用statin而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並不值得重視?
此研究也分析了劑量大小對於安全性的影響,發現儘管大劑量statin類藥物與肝指數增加、肌肉症狀及疼痛有關連,但也與降低更多心肌梗塞及中風風險有關。

隨著statin藥物指引的改變,以及使用者增加,相信對於這類藥物副作用及使用效益的爭議會持續擴大。比較確定的是學界目前相信對於預防心臟病再次復發或中風來說,這類藥物的好處大於壞處。至於安全性,此類藥物的已知副作用有:糖尿病、肌肉疼痛、疲憊、無力、頭痛、腦出血、噁心、嘔吐、失眠、肝臟發炎、腎臟病變、視力模糊、神經損傷。若懷疑藥物引起上述症狀,應盡快找醫療人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