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病人用藥教育:不定時炸彈—感染性心內膜炎(上)

發表於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819期)
   記者:林義豪
   日期:
 
   

 

 

 

 

前言

感染性心內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顧名思義是因為心臟瓣膜或其他心內膜組織被細菌感染所致,多半發生於原有風濕性心臟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先天心臟缺損、心臟瓣膜置換(Prosthetic-valve)或靜脈注射藥物濫用者(Intravenous drug abuse, IVDA ),糖尿病、長期血液透析者,牙齒衛生不好的病人也是高危險群。發生率依性別,男性大於女性(1.7 : 1),年齡大於55歲的老年人也易受感染,其中心臟瓣膜置換者約有10 - 30 % 的感染機率。IE臨床症狀為:發燒、疲憊、栓塞現象、脾腫大、心雜音和皮膚表徵如在指間有小而痛的皮下結節(Osler nodes )和手或腳掌泛紅(Janeway's lesion)。心內膜炎一般分成急性和亞急性,兩者都必須給予長時間的抗生素治療,然死亡率急性大於亞急性。

 

病因學

造成心內膜炎的病原菌有很多種,鏈球菌是引起IE的主要病原菌(60% - 80%),其中以草綠色鏈球菌(Viridans group streptococci, VGS)居多,僧帽瓣(Mitral valve)是最常被侵犯的位置;靜脈注射藥物濫用者感染心內膜炎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 aureus)引起,三尖瓣(tricuspid valve)是常見的感染位置;人工瓣膜感染引起的心內膜炎多數由凝固?陰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所致,發生率如表一所示,除了細菌,病毒、真菌、黴菌或其他微生物也可能引起心內膜炎。

 

診斷準則

感染性心內膜炎診斷必須整合臨床症狀、檢驗數據和心臟超音波檢查。1994年發表的杜克診斷(Duke criteria),包含2項主要標準或1項主要及3項次要標準或5項次要標準,就可確認為感染性心內膜炎,其主要標準和次要標準內容如下:

一、主要標準 (major criteria)
(1) 2次血液培養呈現陽性且有檢出典型心內膜炎菌種,(如表一所示)。
(2) 心臟超音波異常,包括(心內膜有贅生物、膿瘍、心瓣膜閉鎖不全等)。

二、次要標準 (minor criteria)
(1) 心臟誘發因素或靜脈藥物施打者。
(2) 發燒( >38℃)。
(3) 血管現象:主要動脈栓塞、敗血性肺栓塞、腦出血、眼結膜出血和Janeway's lesion等。
(4) 免疫現象:腎絲球腎炎、Osler's node、視網膜出血,成卵圓形點(Roth's spot)和類風濕因子等。
(5) 血液培養證據:陽性的血液培養,但沒有納入主要標準或血清培養符合心內膜炎感染,且排除其他汙染源。
(6) 心臟超因波符合心內膜炎感染現象,但其現象沒有納入主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