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小心!只看病不吃藥,血糖不降反升

   資料來源:蕃薯藤新聞網
   記者:黃子倫
   日期:102年03月07日
 
   

 

 

 

糖尿病患光靠食物跟運動,就能降血糖嗎?1位51歲的張先生,早在20年前就發現有糖尿病與高血壓,崇尚自然療法的 他,只願意經由運動和飲食來控制,但血糖不降反升,直到5年前逐漸感覺身體虛弱,才開始服用口服藥,但仍堅決不施打胰島素治療,硬撐1年後方開始施打;4 個月前身體不適就診,經醫師檢查腎與視網膜已經產生病變。

單靠飲食運動,無法完全控制血糖,仍須按時服藥、使用胰島素,並做好血糖監控。

書 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醫師洪建德表示,張先生4個月前初至診所檢查時,醣化血紅素為7.3%(正常人約在4~6%左右),經4個月的治療已降到7%,另外 像是控制糖尿病的參考依據肌酸酐、微量蛋白尿都慢慢恢復正常,且不再發生低血糖,體力逐漸變好,但腎與視網膜的病變卻已無法恢復了。

洪 建德醫師指出,國人健康意識上漲,但對正確、完整的醫療衛教資訊尚待了解,經常聽信似是而非的傳聞,例如「台灣人吃太多藥,有傷身體」或「單靠飲食運動就 可以治百病」,導致許多名人甚至帶頭錯誤示範,明明有糖尿病,卻未規則服藥和自行監測血糖,不幸發生猝死的案例時有所聞。

【糖尿病常見迷思】

洪建德醫師強調,門診中像張先生這樣,「只看病,不吃藥」的人越來越多,且常見在看診時,會質疑醫師開藥的動機與藥物安全性的病患,即使經過吃藥、打胰島素後身體逐健康復,仍然相信「吃藥和打胰島素」會越來越嚴重等毫無根據的傳言,缺乏正確認知對身體有害無益。

常見的糖尿病迷思包括:飲食運動、藥物、併發症等3大方面,病人最常在門診中提問許多似是而非,或觀念完全錯誤的問題,讓醫師覺得有必要提出糾正。

1、單靠飲食、運動可以降血糖嗎?

對醣化血紅素在8.0%以下的病人,確實對部份人有幫助,但每個人表現症狀不同,若一味的少吃飯,不計算熱量,自以為是少量多餐,當總熱量更多時,還是可能飆高血糖,或是不規則的多餐時,更可能使血糖起伏不定造成傷害!

運動的部分,若血糖在350mg/dl以下對降低血糖有益;但超過350mg/dl且有酮酸血症時,則會引起不可逆且急遽上升的血糖與酮酸。建議應依醫囑正確服藥,「搭配」飲食與運動治療,才能使糖尿病好轉,否則沒有監測時,反而適得其反。

2、藥物副作用大傷身?

許多患者認為,少吃藥就沒有副作用,然而,傳統藥物不但沒有副作用,若減藥或不吃反而導致血糖上升;還有認為越晚吃藥就越不傷身,或是少吃藥物就不會生病 等,據臨床上統計,少吃藥物的人很早就有如腎病變等嚴重併發症,越晚治療併發症只增不減。另外,也有患者覺得現代藥物多傷肝腎,但對糖尿病的口服藥來說, 非但不傷肝腎,胰島素也有緩解肝腎慢性衰竭的效果。

3、併發症無法避免?

所有的併發症均與控制醣化血紅素有關,只要控制得宜,就能有效預防。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的身體,自己靠「感覺」最清楚,生理上並沒有機制可以感覺血糖高低,甚至當飆高時也無感。

建議民眾若罹患糖尿病,應該坦然面對,立即就醫諮商、治療、監測,改進,而非只看醫生不吃藥、自行發明療法,或全憑自己感覺,就任意改醫囑或自行減少藥物,若停止藥物,容易發生敗血症、酮酸血症、心血管病、或末期腎病,對身體將造成嚴重的傷害。

文章連結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1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