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民健康局一項蒐錄5,000份樣本的最新本土流行病學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台灣高血脂患者,罹患心臟病的相對危險是一般人的1.8倍,而罹患腎臟病的相對危險性,也是一般人的1.58倍。」換言之,對國人來說,高血脂不僅僅會影響到心血管疾病,同時,也與慢性腎臟病的發生有關。在今年的台灣血脂日,醫界特別提醒血脂異常的患者,應該每半年至一年,檢測蛋白尿與腎絲球的過濾率。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心臟內科陳志鴻醫師表示,血脂異常,不痛不癢、不會有明顯的症狀;但膽固醇過高,長期會讓動脈硬化,影響到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發生硬化、狹窄、阻塞。若造成心臟肌肉的缺氧,就是狹心症,如果冠狀動脈狹窄得厲害,沒有處理,有急性的血塊,就是心肌梗塞,是死亡率很高的急、重症,常需要裝心臟支架、作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甚至動用到葉克膜來救命,這是冠心病最可怕之處。
陳理事長指出,冠狀動脈心臟症,急性發作時,情況通常都很緊急又危險,但其致病原因如:血脂異常,其實存在很久了,且在很多年以前就開始了。在血脂異常上,目前醫界最重視的是低密度膽固醇(LDL-C,俗稱壞的膽固醇),這是因為壞的膽固醇跟動脈硬化的關係最密切。若是有冠狀動脈心臟病、作過心臟支架、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發生過心肌梗塞的患者,最起碼要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100mg/ dL以下,若能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70mg/ dL以下更為理想。善用斯達汀類的降血脂藥物,減少並延緩發生心臟病的機會,在臨床上是很重要的事。
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主任李建德醫師則表示:「腎臟是一個血管分佈很豐富的器官,血脂異常,像是氧化的壞的膽固醇,當然會對腎臟組織造成局部傷害,導致腎臟慢性發炎。而血脂異常的患者,也常合併有肥胖、抽菸、高血壓、胰島素抗阻,這些高危險因子,有可能會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的傷害,引發一連串的器官病變。」。
血脂異常,對慢性腎臟病的患者來說,是一個加重或惡化慢性腎臟病病情的重要因子,若能作好血脂控制,在臨床上,也証實可降低蛋白尿,可以說是具腎臟保護作用,延緩慢性腎臟病的進展。李主任強調,慢性腎臟病患者,一旦發現有血脂異常,就跟冠心病的患者一樣,一定要積極治療,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100mg/ dL以下;而第三期之後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在使用降血脂藥物時,應該特別注意劑量與安全性;藥物選擇上,依照目前的臨床治療指引,以斯達汀藥物中的 LIPITOR、 FLUVASTATIN為優先。
對於合併有其它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如:年齡大、抽菸、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症相關家族史的高血脂患者,罹患冠心症的風險較高。陳理事長建議,除了抽血作膽固醇檢查之外,亦可視個人的情況,安排相關檢查。若中年男性有二、三種危險因子,可能會建議作運動心電圖或核子醫學檢查,即可看出心臟肌肉有無缺氧狀態;必要時,可作64切、256切的電腦斷層檢查(CT),可以看到冠狀動脈的鈣化指數和狹窄嚴重程度。若是有症狀、心肌缺氧、冠狀動脈鈣化明顯,必要時,也會安排進一步的心導管檢查。
李主任則提醒,慢性腎臟病一旦有症狀,病情通常會較嚴重,因此建議血脂異常患者,至少每半年到一年,要檢測蛋白尿、腎絲球的過濾率,血壓也要一併監控。
延伸閱讀「台灣血脂日」: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194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