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藥事照護 有感而發

發表於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 第1704期
   作者:雙木
 
   

 

 

 

面臨社會少子化,加上偏遠地區多數年青人外出打拚,鄉村裏留下更多獨居老人,這些長者為照顧自己年邁的身體,只顧看病吃藥;加上年青人為彌補長年在外無法隨侍在側之孝心,就會在金錢上加碼,讓長輩不虞匱乏,長輩為求健康就會買些保健商品來吃,「有病治病,無病保身」的錯誤觀念造成藥物濫用而不自知。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在雲嘉南五縣市及台東縣特別針對老人之用藥情形,委由社區藥局之藥事人員前往訪視,協助老人整理用藥、用藥內容判讀、廣告藥物使用情形調查、正確用藥宣導等藥事照護工作。參與藥事照護之訪視後,發現我國老人藥事照護有其急迫性。

國內社會照護體系的不足
在老年人口中,獨居長者更是相對弱勢的族群。獨居老人多半病痛纏身,自我照顧能力不佳,往往淪於「自生自滅」,也使得「獨居老人死亡多日,屍體發臭才被發現」的悲劇一再重演,凸顯出國內社會照護體系的不足。這些獨居長者的經濟條件、生活型態或文化語言與外界有相當大的落差,健康也非一般長者的狀態,因為他們沒有與家人同住或只有兩老夫妻同住,照護資源較缺乏,所以公私部門的衛政及社福機構更需適時提供必要的照顧。

老年人最需要醫療資源,所以是醫療資源的高使用族群。據統計,老年人的健保藥品費用支出占國內醫療費用的三成八之多,臨床上,有些人患有多種慢性病纏身,每天得吃十幾種藥物,因年老記性差,視力不好,看不清楚,也弄不懂藥袋上的標示,亂吃一通,以致產生了藥物交互作用、藥物過量、重複用藥、藥物副作用、藥物配伍禁忌以及藥物失效等問題。

現代社會,年輕一輩的幾乎都是雙薪家庭,兒女平常忙碌於工作崗位,甚至在外地工作,所以很多老年人幾乎都是獨居在社區裡。如果家中有罹患慢性病或是行動不便的長者,就一定得子女或看護陪同前往醫院看病拿藥,如此不僅耗費兒女整天的工作時間以及金錢,甚至還可能有交互感染的危險性。「在地老化、居家照護」是全球趨勢,台灣現在需要的不是政府拚命蓋大型養老院,而是要讓資源走進社區,喚起民眾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識,營造健康社區,讓老人能在熟悉的故里,安心終老。最好的方法就是由醫藥人員走入社區,發揮照護健康專業,關心照顧老人家。因此我們希望藉由專業的藥事人員深入村里社區,協助獨居老人或無子女陪伴的老夫妻,提供優質藥事照護服務及灌輸正確用藥觀念,以促進其用藥安全,加強自我健康照護之能力,提昇生活品質,有效節省醫療資源。

預防老人非理性用藥行為
國人醫療用藥行為非理性化的情形嚴重,尤其以較年長的民眾而言,未具用藥常識卻又勇於用藥,也不遵醫囑用藥,這在訪視中可得知;有些民眾生病時不就醫,而誤信偏方或自行去買藥服用,甚至有些老人容易聽信地下電台的藥物廣告,而不當用藥,除造成醫療資源浪費外,更不知付出多少健康的代價。根據美國腎病資料庫統計,台灣尿毒患者的增加數是全球第一,盛行率為全球第二,雲、嘉、南所屬的健保局南區業務組,又是全台各健保業務組之冠。臨床醫師幾乎一致認為,從尿毒病患大量集中在雲、南、嘉、屏來看,地方民眾誤信某些地下電台販售之藥物,應是主因之一。

經濟不景氣,但是不少人還是願意花錢買保健食品,據估計,台灣保健食品市場每年達六百億元。由於保健食品市場景氣良好,再加上高齡化社會的到來和自我保健的意識高漲,部分不肖商人趁機吹噓其神奇療效,以求擴大經營空間。衛生署97年3月間亦曾委託遠見雜誌民調中心抽樣全台1,171位40歲以上民眾,發現全台近四分之一人口聽過廣播賣藥,其中會掏錢買藥的聽眾達一成五,又以中部、雲嘉南聽眾最多。坊間攤販及地下電台藥物販賣廣告都以中老年人為訴求對象,違法販售藥品及播放誇大不實的保健食品廣告,導致民眾誤信偏方延誤就醫,嚴重危害民眾健康。在此除了期待主管機關嚴格規範相關業者外,教育民眾對於廣告藥物採取「不聽、不信、不買、不吃、不推薦」,建立正確、安全的用藥知識,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守護民眾健康 社區藥局負重任
正確的藥物使用才能有效治療疾病、延長壽命,並能增進生活品質。所以在服用藥物之前,必須謹慎小心,所有的給藥環境都有用藥的風險,民眾必須要做自己健康的衛生警察,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從就醫、領藥到使用藥物前的這段期間,一定要有自我保護、自我風險管理的觀念,在服用藥物之前所有的給藥環境及途徑都是用藥的風險,必須非常小心。病人用藥安全是近年來醫藥界關切的重要議題。然而,以病人為中心建立安全的醫療環境,各醫療單位皆努力地改善及建立其設備與系統,來預防因人為的疏失導致不良的結果或傷害,以確保病患就醫的權益。在整個用藥的過程中,病人如何正確使用藥物及自我照顧是維繫著病人用藥安全的重要因素。
民國86年3月1日實施醫藥分業以後,社區藥局已逐漸發揮專業服務功能,92年起,全面實施醫藥分業,更讓社區藥局有主動參與用藥安全宣導的機會,為求進一步的突破,社區藥局藥師更應積極踏入社區,以民眾「健康的好鄰居」自居,建構成「社區好鄰居」的藥局,以「顧客關係管理」的理念經營社區民眾,提供優質的藥事服務及用藥諮詢,在民眾心目中塑造藥師專業形象。

為延續社區營造的精神,期望社區藥局的藥事人員以更多元化的方式進行最適當的藥事服務,協助社區民眾做好最佳的健康守護工作,培養健康自我照護(Self-care)的能力,讓民眾(尤其是獨居長者)瞭解藥品分級及正確用藥觀念,使其更有效的運用醫療資源,提昇用藥安全品質,打造優質的用藥環境。

我國已步入高齡化國家,老年人獨居情形日益增加。很多偏遠地區的獨居老年人或兩老夫妻同住者,在病痛時無人知曉,或無法在第一時間接受到醫療服務,尤其花蓮、台東地屬偏遠,長期以來一直都有醫療資源缺乏的問題存在,更加迫切需要社區藥局專業藥事人員提供可近性、可用性及可接受性之專業藥事照護協助。

居家訪視 發現用藥隱憂仍多
訪視成果雖豐碩,但藥事人員並不興奮,因為其中隱藏很多用藥問題。如個案甲:女性、81歲、照顧有多重慢性病的先生、雖偶有血壓偏高但身體狀況良好、還會下田工作、平常很不喜歡吃藥。因牙齦腫痛,找診所打針吃藥;但又復發,找牙醫診所看,醫師告知火氣大,開了三天藥;還沒好又找另一家診所看,同樣打針吃藥,還開了降血壓藥;病情仍未改善,卻聽鄰居說,某處藥商有賣止痛藥一顆20元(一盒30顆賣500元)回家吃了2顆,症狀馬上改善,連續吃了三天,半夜吐血便血,等到清晨打電話找訪視藥師到家協助,病人已昏睡在床上,緊急送急診後診斷為急性胃出血(可能是NSAID及STEROID等藥物引起)。

訪視期間因無法隨時了解病人緊急用藥情形給予協助,但因病人對訪視藥師的信任也救了她一命。個案乙:男性、84歲、與配偶同住、平時耕作2甲多的農地且身體硬朗,第一次訪視時服用肝藥及保健商品—納豆。第二次訪視時發現有補藥酒(未貼標示、向游牧藥商購買)藥商聲稱現煉的龜鹿二仙膠補藥酒,一瓶500CC賣400元,可補腎強肝健身;但幾天後媒體報導--檢調單位查到有不肖商人用塑膠品混充是鹿茸等藥物偽造成補藥酒。待第三次訪視時病人卻已死亡。補藥酒與病人死亡有無直接關聯,無法求證,但偏遠地區老人的用藥品質有待提升是事實。從以上二個案例發現老人藥事照護及不法藥物使用,隱藏很多老人的用藥問題。

藥師 應以專業贏得老人家的信任
在藥事照護訪視及宣導當中,仍有些許改進空間,期許藥事同仁共勉。聽說有訪視藥師利用照護之便推銷藥品,或直接蒐集受訪者慢性病處方箋帶回藥局調劑,引起部分家屬不滿,建議各訪視藥師多注意病人反應,避免造成民眾反感。訪視前部份縣市社會處或衛生局提供的資料老舊,未來若有機會再度合作,建議其能先更新相關資訊,提供較新的資料,以免訪視藥師蒐集受訪對象資料時造成對方誤解且浪費太多時間。訪視時也發現有病人因害怕藥師發現其重複用藥,故意將不同科別的處方箋至不同藥局領藥,值得藥師注意。

社區藥師有機會更接近老人,更瞭解老人用藥,應該付出更多的時間、專業,以取得長者的信任,俾便執行更多的老人藥事照護,讓更多老人用藥有品質,這才是藥事照護的最終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