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月經病之中醫藥證治(中)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  第1658期
作者:高雄長庚醫院藥劑部中藥組 劉瓊玉 藥師


伍、月經失調
是一綜合病名,包括先期、後期、先後不定期、過多、過少等方面,是指月經在期、量、色、質上的改變而出現的病態。但必須以患者原有的月經規律而定,週期超前或落後一週以上,經量超過原來正常範圍,則為月經失調。以下將依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不定期、月經過多及月經過少等分別論述。

一、月經先期
月經週期提前八、九天以上者,稱為月經先期。
(一)病因病機
素體血熱,心火上炎,或肝鬱化火,影響衝任正常功能;腎陰虧耗,陰虛火旺,致衝任失調;勞倦過度,脾氣虛弱,心氣不足。
(二)辨證論治
1. 血熱-(1)主症:月經先期量多,色鮮或紫,質稠黏,或夾血塊,乳房、小腹脹痛,煩躁易怒。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2)治則:清熱涼血,瀉心調經。(3)處方:芩連四物湯。(4)組成:黃芩、黃連、當歸、赤芍、生地、川芎。
2. 虛熱-(1)主症:月經先期,色紅質薄,顴紅面赤,手心灼熱。舌質紅少苔,脈細數。(2)治則:滋陰清熱。(3)處方:兩地湯。(4)組成:生地、元參、白芍、麥冬、地骨皮、阿膠。
3. 氣血虛-(1)主症:月經超前,量多,色淡,質清稀,少腹有空墜感,心蕩氣促,倦怠肢軟。舌質淡,苔薄潤,脈細軟。(2)治則:補氣養血。(3)處方:聖愈湯。(4)組成:黨參、黃耆、當歸、熟地、白芍、川芎。

二、月經後期
月經過期延後八、九天,甚至每隔四、五十日一至者,稱為月經後期。
(一)病因病機
經行之際,過食生冷或冒雨涉水,感受寒邪;陽氣素虛生寒; 氣虛血虧,使月經延期。
(二)辨證論治
1. 血寒-(1) 主症:後期量少色黯,小腹絞痛,面色清白,畏寒肢冷。苔薄白,脈沉緊為實寒;後期量少色淡質清,畏寒喜暖,腹痛綿綿喜按,面色白,腰痠乏力,小腹作冷。苔薄舌淡,脈沉細無力為虛寒。(2) 治則:補血溫經。(3)處方:大營煎。(4)組成:當歸、熟地、枸杞、炙甘草、杜仲、牛膝、肉桂。
2. 血虛-(1) 主症:量少色淡,小腹空痛,面色萎黃,頭暈心悸。舌淡苔薄,脈虛細。(2)治則:補益營血。(3)處方:人參養榮丸。(4)方劑組成:當歸、熟地、白芍、黃耆、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肉桂、五味子、遠志、陳皮、薑、棗。

三、月經先後不定期
月經不按期來潮,或先或後,稱為月經先後不定期,古籍方書或稱「經亂」,或稱「月水不調」,或稱「或先或後」,或稱「經水斷續」。
(一)病因病機
氣血不調,衝任功能紊亂,血海蓄溢失常所致,主要與肝腎有密切關係。
(二)辨證論治
1. 肝鬱-(1)主症:經期或先或後,行而不暢,乳房作脹,胸及少腹脹痛。苔薄,脈弦。(2)治則:疏肝理氣,和營調經。(3)處方:逍遙散。
2. 腎虛-(1) 主症:月經量少色淡質清稀,面色晦黯,兩耳響鳴,腰痠如折,小腹空墜感。舌質淡,苔薄,脈沉小。(2)治則:補腎氣,調衝任。(3)處方:固陰煎。(4)組成:黨參、熟地、山藥、山萸肉、菟絲子、遠志、五味子、炙甘草。
3. 肝腎虧損-(1) 主症:月經紊亂,量少色淡,頭眩耳鳴,面色無華, 腰脊酸痛,或足跟痛。舌質淡白,脈沉緩。(2)治則:補益肝腎,調攝衝任。(3)處方:定經湯。(4)組成:當歸、熟地、白芍、柴胡、菟絲子、淮山藥、茯苓、荊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