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團隊指出,使用雙磷酸鹽類骨質疏鬆藥物,可減少骨質疏鬆及膝關節炎病患進行人工膝關節手術風險。(記者劉春生攝)
骨質疏鬆症是全球僅次於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重要疾病。據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是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的第四位,且近期的研究也呈現台灣髖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一名,全世界第九名。
一旦引發骨折便會嚴重影響病患與其家屬的生活品質,同時後續的高再發率與死亡率也會造成整體的醫療與經濟負擔。另一方面,退化性關節炎是許多老年人共同的困擾,其盛行率亦隨著人口老化及肥胖人口的增加而節節高升。
其中又以退化性膝關節炎影響最大,常令人因膝關節疼痛而喪失行動能力,近而無法工作或從事喜愛的休閒活動。近日由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骨科傅紹懷醫師,與臺大醫院骨科部楊榮森教授、臺大臨床藥學研究所蕭斐元副教授及王貞予藥師,跨多專業領域合作之研究「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於骨質疏鬆及膝關節炎病人對於後續膝關節置換手術之影響:全民健保資料庫研究」,日前發表於骨科領域排名世界第一之國際期刊「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該研究利用分析台灣健康保險資料庫,納合併骨質疏鬆及退化性膝關節炎之病患族群,實驗組16276人及對照組123791人,分析該群病患使用雙磷酸鹽類抗骨鬆藥物的情形,了解使用該藥對於病患後續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風險的影響,以及相關止痛藥物的長期使用情況。
傅紹懷醫師表示,藉由大數據及嚴謹地實驗設計和統計分析,成功地驗證在此類病患,使用雙磷酸鹽類抗骨鬆藥物,能有效地減少止痛藥的使用,延後開人工膝關節手術的時間,甚至降低開刀的風險。而且當病患服藥越久、遵醫囑性越佳,則此效果越顯著。骨科傅紹懷醫師表示,以往退化性膝關節炎病患的治療方式,多傾向減重、物理治療、以及使用護具。
一旦治療無效,多會建議使用症狀治療之藥物,例如止痛藥,或關節內注射類固醇、玻尿酸、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等。然而因為止痛藥的副作用甚多,而注射類藥物除了副作用以外,某些還需自費使用,增加經濟負擔;因此臨床上一直希望能有可以治療或減緩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藥物出現。
雙磷酸鹽類藥物原本即被用來治療骨質疏鬆,可有效地降低骨折風險,甚至減少死亡率。之前一直有不少動物及人體研究,想將此類藥物用來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但仍未有定論。黃全敬醫師表示,研究團隊以大數據研究方法驗證,雙磷酸鹽類的抗骨鬆藥物在合併骨質疏鬆及退化性膝關節炎之病患身上確實有其療效;希望藉此鼓勵骨質疏鬆的病患能積極治療,改善生活品質,活得更久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