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特蒐》吃小魚重金屬含量較少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陳敬哲
   日期:05月06日
 
   

 

 

 

不同於一般禽畜紅肉,魚肉因含有豐富不飽和脂肪酸,常被認為是比較安全肉類,多加食用可以幫助維持健康,但是在工業污染影響下,許多不良業者擅自將廢水排入河道與海洋,魚類雖然不會立即死亡,卻也將毒物累積在體內,生命越長、體型越大魚種,越容易體內有高量重金屬,食用者可能受到傷害。

大型魚類重金屬風險高

海明威著名小說老人與海,當中的大鯊魚與旗魚讓人映象深刻,許多漁夫也常把大型魚類當作追捕目標,但是大型魚類長期獵食小型魚類,很容易累積高量重金屬,因此消費者最好保持適量食用,尤其是小孩與孕婦,否則很有可能因重金屬傷害幼童與胎兒大腦發展,導致許多併發症出現。

白鮪魚吃小份就好

白鮪魚也是消費者常購買的食用魚類,雖然非常美味,但脂肪內含有蛇鯖毒素,腸胃敏感者很可能受刺激而腹瀉,購買時最好選擇小份白鮪魚肉,不要吃份量太大,避免引起病症;鬼頭刀也是市場常見於類,但是這類魚種若沒有良好保存,細菌分解時會產生組織胺,有可能引發過敏症狀。

快絕種魚類不要吃

其實許多魚類雖然常當作桌上佳餚,卻因為人類過度捕獲,正在面臨絕種危機,南太平洋的深海橘鱸雖然可以活超過100年,但生殖週期相當緩慢,加上人類濫捕,已經陷入滅絕風險,也因為汞含量高,許多專家學者都建議不要再食用,智利盧魚也因為人類濫捕,數量跟著銳減,也被呼籲不要食用。

國內專家意見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醫師顏宗海表示,工業污染影響下,海水很可能含有重金屬,小型魚類雖然受到污染,但因體型與生命較短,殘留量有限,大型魚類因為生命較長,且捕食大量小型於,累積許多重金屬在體內,人類再捕獲食用,重金屬便跟著進入人體,特別是胎兒和幼童,大腦與器官發育很容易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