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液體絆創膏」之我見

發表於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907期)
   記者:  台中縣記者林子超
   日期:03月09日
 
   

 

 

 

2009年台灣因中華職棒選手阿鈣(廖于誠)比賽時大拇指傷口破裂使用,浴血投完五局後,遂造成「醫用三秒膠」之名風靡一時。
多年前筆者曾參與開發這類醫療器材(非藥品),遂將部分資料分享如下:

一、主要成分探討

此類產品特色為快速形成隔絕保護薄膜,為達到此目的其組成必須使用硝基纖維素(Nitrocellulose)類聚合物,其類似名稱有Pyroxylin、コロジオン、collodion、cellulose nitrate、flash paper、flash cotton、gun cotton、flash string等。此成分極為易燃,聞起來似塑膠泡泡味,若硝基含量大於40%以上可當為火藥或推進器。台灣當局規定此成分必須跟礦業主管機關申請才能進口。偏偏這類成分必須用Ethanol、Benzyl Alcohol等易揮發有機溶劑才能溶解。

此類溶劑可能會造成支氣管炎或氣喘等呼吸道不適症狀。這些溶劑亦對傷口有極強刺激性,塗上最大感覺就是「痛」!這是身為醫藥人員必須告訴使用者很重要的事。既然具有刺激性,眼睛周圍、臉部、頭部、有黏膜部位等也需避免使用。其部分產品含有樟腦成分,應避免使用於蠶豆症患者。

二、選擇傷口使用

(1)此類產品具高黏稠度以利塗抹並吸附覆蓋於傷口上,如果傷口呈現潮濕狀態(如出血、組織液滲出或生理食鹽水之清洗後),將無法附著。必須乾燥使用。

(2)傳統絆創膏使用時機為清創傷口消毒後予以固定敷料,不需考慮是否為滅菌狀態。現今此類產品皆為未滅菌狀態,若為已感染(糜爛、化膿)傷口需避免使用。

「液體絆創膏」具有快速形成薄膜而將傷口與外界隔絕防止傷口污染之優點。尤其針對突發性小傷口,多半使用於無法即時獲得進階醫療狀況。

資料搜尋發現新一代的產品已改良成多用途產品,其成分含有局部麻醉、止痛、抗生素及凝血因子等,依不同用途有著不同產品。訝異的是獸醫師亦常利用其類似縫合的效果,屢屢應用於賽馬活動之緊急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