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不論是匆忙街道或繁雜工作,總是讓人喘不過氣,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需要精神醫療的人越來越多,需要倚靠藥物降低焦躁情緒,但是牛津大學、倫敦大學、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共同研究發現,相對於藥物治療,利用交談治療焦躁更有效果,建議醫師先提供諮詢,再給予藥物。
先諮商再吃藥
焦躁情緒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干擾日常生活作息,研究團隊統計一三一六四位受測者,都有嚴重長期社會焦慮,接著超過一○○次測驗,分析交談輔導與使用藥物治療效用差別,發現諮商的治療效果反而比藥物好,但目前主流治療焦慮方式,會先給予藥物治療,不給予其他輔導方式,有可能降低治療效果。
藥物與諮商併治
不見得效用好
研究團隊想知道合併藥物與交談,是否會加強治療效果,讓九○○○位受測者接受藥物或安慰劑,結果沒有明顯證據證明,聯合治療法比單獨治療法效果更好,因此研究中建議,治療焦慮應該以交談為主藥物為輔,減少藥物使用量,透過面談解決心理困難,若成效不彰,再考慮使用藥物治療,改變治療方式。
增加人際互動機會
研究學者伊紋表示,社會焦慮症不只是害羞,可能對公共關係有嚴重傷害,醫師有必要推廣社交,增加社會戶動機會,研究中可以確定,交談治療比效果更好,應該先以諮商為主,若效果不好或病人排斥,再考慮用藥物改善症狀,另一方面,若發現病患使用藥物後效果不好,應該停止使用,考慮心理諮商治療。
國內專家意見
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江芝林表示,精神疾病治療方式會應嚴重程度有易,急性期患者大部分需要藥物治療,原因是效果較快,可以讓病徵快點受控制,當疾病進入慢性期,或病徵較輕微,可利用諮商治療疾病,但因時間較難安排,部分患者接受度不高,因此精神疾病治療方式須因人而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