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治療濕疹著重清熱、補氣、排濕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鄭綿綿
   日期:08月28日
 
   

 

 

 

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林舜榖表示,環境悶熱、潮濕容易誘發濕疹,發作的部位除了有一粒粒的丘疹外,還會有搔癢、滲出水液、愈抓愈嚴重,甚至會因為抓破皮而產生嚴重感染,產生局部紅腫疼痛、潰爛,甚至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中醫在治療濕疹時,很重視調整「痰濕」的體質,特點是身體的水分代謝較差,水液堆積就容易出現下半身水腫、身體容易冒汗、排便軟散不成形、甚至水瀉,小便量卻減少的症狀;同時也容易有流汗不均勻,在手腳掌心、下背部特別容易出汗的情形。當水份在皮下組織異常的累積,或是不斷排汗讓皮膚一直處於潮濕的狀態,都會促使濕疹發生。

林舜榖表示,夏季濕疹中醫通常會採用從「清熱袪濕」的方式著手調理,患者也可以透過食療的方式,來減輕身體的「濕邪」。內服藥方常用的方劑為當歸拈痛湯、消風散等,利用苦參、蒼朮、豬苓、澤瀉等驅除水濕的藥材,讓身體的水分代謝恢復平衡,緩解濕疹的搔癢、腫脹感。針對較虛弱患者則會給予防己黃耆湯、四神湯等補氣排濕的方藥。

此外,可配合外用的搔癢清洗方,將袪濕止癢的藥材製成洗劑,用熱水煮開後加入冷水調和,直接清洗並浸泡,可減少濕疹的發生、減緩搔癢滲液等症狀,浸泡前以清水沖洗患部,不要過度使用清潔劑或用大力搓洗患部,以免二度傷害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