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帶狀皰疹俗稱「皮蛇」,是一種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常發生在身體過度疲勞、精神壓力大、免疫力下降的人或老年人身上。發病初期患部或身體一側會有痛感,覺得疲乏無力,食慾不振,之後皮膚會起紅疹,這時局部皮膚會覺得刺痛或有如火燒般的疼痛感,尤其衣服與皮膚接觸時更覺得疼痛,無法忍受,之後患部出現水泡,沿著皮膚呈帶狀分布,常伴有局部神經痛或淋巴結腫痛。皮膚科醫師通常會用抗病毒藥物來治療,例如Famciclovir,此藥口服吸收好但常發生頭痛和噁心的副作用,且價格高;另外也會搭配外用Neomycin軟膏來避免水泡破裂引起的感染。
二、傳統典籍記載
帶狀皰疹屬於中醫所說的 「纏腰火丹 、蛇丹、蛇串瘡」,如《醫宗金鑑.外科心法》所載:此證俗名蛇串瘡,有乾濕不同,紅黃之異,皆如累累珠形。乾者色紅赤,形如雲片,上起風粟,作癢發熱。此屬肝心二經風火,治宜龍膽瀉肝湯;濕者色黃白,水皰大小不等,作爛流水,較乾者多疼,此屬脾肺二經濕熱,治宜除濕胃苓湯。
三、臨床辯證施治,在臨床上依證型可分成三類:
四、龍膽瀉肝湯
龍膽瀉肝湯出自清代的《醫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龍膽草、梔子、黃芩、柴胡、車前子、木通、澤瀉、當歸、生地黃、生甘草十味藥物組成(該書未標明劑量比例,但依衛生福利部公告標準方組成,比例為龍膽草4、梔子2、黃芩2、柴胡4、車前子2、木通2、澤瀉4、當歸2、生地黃2、生甘草2),主治肝膽實火及肝經濕熱所引起的諸多病症。曾廣泛被用於高血壓、脂肪肝、藥物性肝炎、失眠、糖尿病、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前列腺炎、淋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子宮頸糜爛、陰道炎、濕疹、帶狀皰疹、痤瘡、口腔潰瘍、急性結膜炎、急性鼻竇炎、急性中耳炎..等疾病2。龍膽瀉肝湯方中用龍膽草大苦大寒,瀉肝經實火除濕熱;黃芩、山梔子苦瀉肝膽實火,兼有燥濕作用;當歸活血、生地黃滋養肝血,使邪去而不傷正氣;柴胡疏暢肝膽,甘草和中解毒,澤瀉、木通、車前子清熱利濕,引熱下行,諸藥合用,切中病機,治療效果顯著。然而使用龍膽瀉肝湯應注意的是本方藥多苦寒,易傷脾胃,不宜久服。5(待續)
參考資料
1. 孫洪。帶狀皰疹的中醫治療與護理。哈爾濱醫藥。2012; 32(4):303。
2. 張保國、劉慶芳。龍膽瀉肝湯現代臨床應用。中成藥。2010; 32(7):1190-1195
3. 朱杰。龍膽瀉肝湯治療帶狀皰疹30例分析。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4; 28(5):39。
4. 翁樹林。加味龍膽瀉肝湯治療肝膽濕熱型帶狀皰疹32例臨床觀察。中醫藥通報。2013; 12(2):46-48。
5. 韓丹、趙金勝、劉曉波。龍膽瀉肝(丸)湯臨床新用初探。中國醫藥指南。2013; 11(8):608-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