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脾氣失調虛寒瘀影響腸胃健康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
   日期:8月27日
 
   

 

 

 

脾的氣機失調,也會影響到腸胃。中國陝西省中醫藥研究院教授劉華為表示,臨床上,傳統中醫認為,當脾的氣機失調時,常會導致發生脾氣虛、脾氣陰虛、脾陽虛兼寒、脾陽虛兼瘀等四種病證,進而衍生出各種腸胃不適的症狀。所謂氣機指的是氣透過各種不同的運作,以便進行各種不同的功能。

劉教授在台灣的學術研討會中指出,脾氣虛的患者常會出現胃脘脹悶、吃太多則脹、腸鳴便溏、身體乏力、精神疲憊、大便先乾後稀、身體消瘦、面白、舌淡、苔薄白、舌邊有齒痕等症狀,適合以四君子湯為主來加以治療,方中人參、炙甘草能益肺氣、白朮能健脾、茯苓能利濕。

脾氣陰虛的患者通常是在脾氣虛證候的基礎上伴有口乾舌燥、舌質嫩紅或乾紅者,多半帶有脾氣陰(血)不足的現象,所以治療上應補以氣陰(血),但補養時不可純補、膩補及壅補,因為還要考慮補脾土將抑肝木,因此,治療上適合用參苓白朮散、小建中湯、黃耆建中湯等中藥方。

脾陽虛兼寒的患者通常是在脾氣虛證侯的基礎上伴隨出現腸胃冷痛、四肢不溫、喜溫喜按等症狀,適合用香砂六君子湯、理中湯、附子理中湯等中藥方。

脾陽虛兼瘀的患者通常是在脾陽虛的基礎上出現胃脘腹部隱痛或刺痛的症狀,同時還伴見舌瘀斑等症狀,這類型多半為陽氣虛寒與絡瘀互見之證,如果是在胃則為胃絡瘀,如果是在腸則為腸絡瘀。

治脾陽虛兼瘀宜溫陽化瘀,適以香砂六君子湯、附子理中湯為主方,酌加活血化瘀藥材;瘀血輕微者治宜養血活血,適用赤芍、當歸、桃仁、丹參等;瘀血嚴重者宜破血散結兼化瘀生肌,適血竭、三棱、莪朮、赤芍、丹參、徐長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