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術後肺擴張不全、肺炎合併症常見,打氣機輔具助患者練習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蔡清欽
   日期:8月22日
 
   

 

 

 

成大醫院胸腔科主任賴吾為指出,手術後肺部合併症中以肺擴張不全及肺炎最常見,研究發現,任何一種肺部擴張運動治療都比不作為更能預防術後合併症,病人於手術後48小時內,肺活量下降至手術前的55%,直到術後第6天才逐漸回升,醫療團隊研發肺部復健運動創意輔具~打氣機,可以讓患者利用來練習肺擴張運動,提升肺活量,減少併發發生。

7B病房謝曉燕護理長表示,肺部手術術後合併症:有肺容量改變、呼吸型態改變、呼吸肌功能受限,其30天內死亡率為21%,術後患者能施予肺部擴張運動,即能減少併發症的發生。以吐氣量計算,術前3.05升,術後1.37升(肺功能降低55%),而以4位病人實際測量吐氣量,平均為1升(傳統方式吐氣量不足),所以施以腹式呼吸+上肢運動的肺部擴張運動,提升肺功能最佳。

醫護團隊在教導患者進行肺部復健運動時,發現學習困難,也看不出肺擴張進步情況(無法目視測量),由於重大肺部疾手術病患者,在肺部復健運動時所用「誘導式肺量計」,健保不給付,因此引發成大醫院7B病房團隊的創作動機。

謝曉燕說,依據實證文獻及病人肺功能檢驗,醫療團隊運用實驗測試結果,設計出容積1.5公升「拋棄式簡易型肺擴張運動輔具」,病人需吸飽氣後吐氣於長型塑膠袋以訓練肺活量。這種利用病房隨手可得的吸管及塑膠袋,材料價格便宜且使用方便,為鼓勵病人復健成效,取加油打氣之意而命名為「打氣機」。

使用時,打氣機會因病人吐氣量而有不同的高度變化,因過程中有明顯「視覺回饋」,使病人及家屬可清楚看見執行的確實性,並感受自身肺部復健之成效,經過實際測試相較於傳統的衛教方法,病人的肺活量增加0.23公升。

打氣機的使用搭配執行單位「全身麻醉術後病人肺擴張運動」之標準作業,能有效提升病人肺擴張運動執行率,讓病人、家屬及醫療團隊重視全身麻醉術後病人肺擴張運動的重要性,提升病人手術後的照護品質及復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