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遠離習慣性中暑,多喝綠豆薏仁湯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
   日期:6月5日
 
   

 

 

 

「唉!怎麼又中暑了?」酷熱豔陽發威,有些人受體質和生活形態影響,三天兩頭中暑、身體不適。中醫師建議經常性中暑的民眾,可依個人中暑原因和症狀表現,以食療方式調理改善和預防,其中綠豆薏仁湯可消暑利水,適合所有人食用。

 

 

 

熱中暑恐休克 冷中暑易頭暈

 

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中醫師張順昌表示,常見的夏季中暑類型可分為「熱中暑」和「冷中暑」兩種。熱中暑又稱為「陽暑」,常發生於長時間在陽光下工作的族群,例如農夫、勞工等,患者容易因陽光曝曬,心跳加速、體溫升高,可能伴隨大量流汗,造成體內水分和電解質大量流失,引發脫水甚至休克的現象。

 

冷中暑在中醫又被稱為「陰暑」,常發生於頻繁進出冷氣房的上班族、天熱突然洗冷水澡,或大量吃冰品的人,容易造成腸胃受損,身體來不及適應溫度變化而中暑。冷中暑的體溫表現與一般人差不多,但容易頭暈、胸悶、噁心或拉肚子。

 

預防夏日中暑 食療飲品各易

 

若要預防夏日中暑,張順昌中醫師建議可透過食療調理、預防中暑。

 

● 熱中暑:經稀釋的運動飲料、生津止渴的烏梅汁或消暑利水的綠豆薏仁湯。綠豆薏仁湯也可加入蓮耦和西瓜皮白肉部分,提升退火解渴的效能。

 

● 冷中暑:可煮生薑冬瓜湯、四神湯或綠豆薏仁湯,幫助排除體內濕氣,調理脾胃功能,預防中暑。

 

 

告別夏日中暑 生活保健6招

 

無論是熱中暑或冷中暑的民眾,若要在炎炎夏日預防習慣性中暑,張順昌醫師提醒以下生活保健之道:

 

1. 不要長時間曝曬在陽光下,盡量處於通風、不悶熱的環境。

 

2. 隨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3. 即使天氣熱,也不要總是吹冷氣、吃冰涼食物,以免身體溫度調控失常。

 

4. 多運動增加血管彈性,有助於身體適應氣溫變化。

 

5. 少喝冰冷的高糖飲料,以免造成脾胃失調,容易冷中暑。

 

6. 不喝酒精性飲品如啤酒,以免血管壁擴張、血液循環變快,連帶也加速體內水分流失,增加中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