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氣溫降低血壓容易高患者應提高警覺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
   日期:101年10月01日
 
   

 

 

 

天氣轉涼,血壓容易升高,中醫師陳玫妃表示,亦常見頭暈、脖子緊、臉紅;中醫認為,患者多有陰陽失調、氣血混亂現象,若未積極控制好易引起腦溢血、中風。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血壓高跟血管的彈性硬化,或者是血液的濃稠度,血管的周邊阻力有關。血壓過高,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容易頭暈、脖子緊、臉紅。在傳統中 醫認為,天冷所造成的血壓升高的病因、成因,是由於肝腎陰虛不足,屬於「虛證」。而「實證」為痰濁、氣滯血瘀及肝火,而導致肝陽上亢。瘀血阻塞經絡,陰陽 不生,使得痰濁中阻,因此導致肝陽上亢。

陳醫師表示,通常有高血壓或新陳代謝系統問題及糖尿病患者,更需要注意血壓的控制;日常生活中,太重口味、太鹹、太油膩的食物要少吃。飲食要清淡。少抽煙。少喝酒。若未積極地控制好血壓,容易引起腦溢血跟中風。

由於中醫認為高血壓是因身體機能陰陽失調、氣血混亂,是種本虛標實的問題;陳玫妃表示,治療需分辨虛證體質,或實證體質,針對伴隨的疲倦,瘀血阻塞等問題進行辨證用藥。

高血壓的患者需充份地休息、適當地運動及適當地睡眠,並配合醫師指示用藥,;高血壓在中醫也被認為是一種毒血症,病患易有虛症,常見表現包括如:腰膝容易痠軟、頻尿、氣色不佳、容易疲倦等症狀。臨床上可配合補虛類藥物調理。

陳醫師表示,一些實症症狀如「肝陽上亢」,夾雜著「瘀血阻絡」。治療原則可從潛陽、化瘀方向著手,藥方可用如天麻鉤藤飲(石決明、夜交藤、桑寄生、鉤藤、 茯苓、杜仲、益母草、牛膝、梔子、黃芩、天麻),平肝熄風、清熱,加上丹參、川七。若症狀夾雜著脖子僵硬、脖子緊,治療藥方可加上葛根湯(葛根、麻黃、桂 枝、炙甘草、白芍、大棗、生薑),加強解肌功能。若有肝火、臉紅的問題,可另酌加清肝、降火的中藥。

陳玫妃表示,平時調理體質時,由於本虛標實之症,因此要調補肝、腎;此外,去濕、化痰,活血、去瘀、潛陽、清肝熱藥方需並用,才有助於軟化血管,促進血液的通暢性,以及減緩血管的周邊阻力。

穴位按摩保健部分,平常可按摩包括陽陵泉穴、太衝、以及風池穴。陽陵泉穴位於膝蓋下方小腿脛骨與腓骨之間的凹陷處;而太衝穴是足厥陰肝經的俞穴,也是肝經 的原穴,大拇趾和第二趾中間,第1與第2蹠骨之間凹陷處;風池穴則位於位於耳後稍下一寸左右的位置;頸後凹陷處。有助於頭部的循環,以及引血下行。減緩血 管的周邊阻力,促進降肝熱、通血絡的作用。

藥膳茶飲方保健,醫師建議可準備天麻2錢、菊花2錢、丹參3錢。以600C.C水煮成茶飲後,放涼即可飲用,此道茶飲可促進頭部、腦部的循環。加強化瘀;清肝熱;止頭暈。改善高血壓、肝陽上亢、化火夾瘀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