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黃耆萃取物注射劑,新藥獲准上市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
   日期:101年08月01日
 
   

 

 

 

黃耆萃取物注射劑用於癌因性疲憊,通過臨床試驗,已獲准上市。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北卡大學藥學教授李國雄昨(31)日指出,黃耆在中醫的應用上已有千年,而這類傳統植物藥經研究、萃取,無論是單一或混合成分,再通過人體試驗,成為新藥的模式,已成為藥物開發的重要途徑。

李國雄院士表示,黃耆在中醫屬補氣藥,主要成分為黃酮類、皂素及多醣,安全性高,應用廣,中醫亦歸為上品藥。目前黃耆注射劑另擴大應用在中風治療的臨床試驗中。

新藥開發經常需要一定的資金與時間。台灣生技業者研發14年,方從中醫典籍記載的補氣上藥黃耆,運用萃取、分離及部分純化技術開發成為注射劑。

正宗的黃耆又稱為蒙古黃耆,或稱北耆,黃耆萃取物注射劑應用的是蒙古黃耆;而市面上其它常見黃耆則屬晉耆。

中央研究院彭汪嘉康院士指出,75~80%癌症病患有疲憊症狀,高達2/3的患者認為疲憊症狀比疼痛更加困擾;由於醫界對「癌因性疲憊」的致病機轉仍不十 分清楚,目前研究團隊發現癌症患者體內多種發炎細胞激素標記偏高,正積極尋找導致癌症疲憊的「疲憊生物指標」,進一步探討疲憊的因素。

藥理研究顯示,黃耆萃取物注射劑具雙向免疫調節作用,調整癌病患者體內的抗發炎反應。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早在2004年宣布開始接受植物新藥的審批,至今核准一例上市。中研院李國雄院士指出,植物新藥開發關鍵之一在於材料來源及成分品管。

許多藥廠及生技公司近年來紛紛投入植物新藥研發工作,顯示植物新藥開發已受重視。李國雄院士表示,植物藥成分多樣,藥材化學、製程及品管問題複雜,如何做到穩定品管,使品質均一是主要關鍵。

美國2006年首例核准的植物新藥為一種綠茶萃取物,屬於一家德國生技公司研發的外用處方藥,適應症為病毒引發的外生殖器疣。

專家分析,部分植物新藥開發失敗的原因在於沿用西藥研發模式與疾病分類,在此分類模式下不一定能證實療效,而部分植物藥短期內不易看到療效,也可能是失敗因素之一。同時台灣多為規模較小的生技公司,資金少,多以短期研發保健食品為目標,研發新藥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