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藥學堂:甘草品質鑑別與研究(上)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774期)
   記者: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 鍾瑩慧 藥師
   日期:
 
   

 

 

 

甘草在中藥方劑中屬常用中藥材,具有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自古就有「十方九草」的說法。甘草的來源有豆科(Leguminosae)植物烏拉爾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及脹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藥用部位為乾燥根及地下根狀莖,微具有特異的香氣,味甜而特殊。主產內蒙古、甘肅,其次為陜西、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新疆等地,以內蒙古杭錦旗產的品質最佳,1稱為「梁外草」。

商品甘草依產地區分為西甘草、東甘草及新疆甘草三個品類,西甘草主產於內蒙古西部、寧夏、陜西、甘肅、山西等地,東甘草主產於內蒙古東部、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西等地,新疆甘草主產於新疆、甘肅。商品甘草在評價上以西甘草優於東甘草,東甘草優於新疆甘草。其鑑別分述如下:2

1. 西甘草(烏拉爾甘草):表皮棗紅色、紅褐色、紅棕色、黃棕色,表皮細緊,質堅體重,斷面鵝黃色,粉性足,氣微,味甜。

2. 東甘草(烏拉爾甘草、光果甘草):表皮棕紅色、灰棕色、灰褐色,表皮較粗糙(常顯半浮離狀),質鬆體輕,帶韌性,斷面黃色或老黃色,粉性少,味甜。

3. 新疆甘草(脹果甘草):表皮灰褐色帶黃青色,表皮粗糙,質堅硬結實,近木質,斷面青黃色,粉性少,氣微,味甜帶苦微澀。

甘草除了作為藥用植物,同時也用在食品、化妝品、香菸、染料等產業,此外更是荒漠半荒漠地區重要的固沙植物。野生甘草的生長採收期約需4年,而商業用甘草主要靠野生資源的提供,日益增加的需求量導致野生資源的嚴重破壞,致使中國在1987年將甘草列為二級保護植物,也刺激了人工栽培產業的發展。對於人工栽培甘草的品質,學者採集了不同栽培區的71份甘草和117份野生甘草樣品分析發現,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平均只有1.73%,大多達不到大陸《中國藥典》(2005年版)對甘草酸(Glycyrrhizin)不得小於2%的要求,而野生甘草平均含量在3%以上。3(待續)

參考資料

1. 新編中藥大辭典。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1058。
2. 馮耀南等。中藥材商品規格質量鑑別。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5:49-53。
3. 王文全、魏勝利、劉春生。我國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及其影響因數的初步研究。2004 北京:中國生態學會中藥資源生態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中藥資源生態學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