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心不安份!台灣每百人有一人心房顫動,中風機率高6倍

   資料來源:鉅亨網
   記者:陳鈞凱
   日期:101年05月28日
 
   

 

 

 

一顆心噗通噗通的亂跳,可不是什麼好預兆!根據台灣腦中風學會統計,國內每百人就有一人有心房顫動,心跳過快或過慢,發生腦中風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出6倍之多,卻有高達7成患者,應該用藥而不敢吃藥,全因害怕傳統口服藥物的顱內出血風險,健保局6月1日起,將給付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藥物,對患者是福音。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根據統計,目前全台心房顫動患者約有20萬人,估計每年更有一萬人因此導致中風,偏偏有7成患者選擇當治療「逃兵」,不敢用藥。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成大醫學院內科教授陳志鴻表示,心房顫動會使心跳過快或過慢,造成心悸,可能引發心肌病變及心衰竭,同時影響心臟正常功能運作,當心房無力收縮,無法將血液完全排出,容易產生血塊,一旦流到肺臟或大腦血管,就會引起中風或全身性栓塞,機率較一般人高出5至6倍。

治療心房顫動,傳統多使用維他命K拮抗劑來預防中風,但陳志鴻說,患者需定期監測INR(國際標準凝血時間比)來調整藥物劑量,太低,抗凝血效果不足,容易引起缺血性中風,太高則會導致出血,有嚴重顱內出血風險,加上會與許多日常飲食及藥物交互作用,害怕副作用之下,不但患者常拒用,連醫師也有所疑慮。

不使用維他命K拮抗劑,患者往往只好改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來預防中風,但效果相對不好,使得每年心房顫動患者發生中風機率仍高達4.9%,換句話說,每22人就仍有一人。

跟進歐美國家腳步,健保局6月1日將通過健保給付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藥物,全球大型試驗證實,降低76%中風的機率,且新藥比現有藥物能再減少35%中風或全身性栓塞風險,顱內出血的機率也少59%。

陳志鴻說,新藥不需定期測監INR,只要早晚各吃一顆藥,甚至幾乎沒有飲食及藥物禁忌,預估會提高服藥意願,樂觀估計,若用藥普及,在3至5年內,每年因心房顫動產生腦中風的病人,平均可由一萬人降低到3千人左右;他也提醒,心房顫動患者想要避免中風,除了正確用藥,也要養成良好運動習慣,留意高血壓、糖尿病等危險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