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楊育民:台灣應發展新藥

發表於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記者:黃文奇
   日期:100年10月24日
 
   

 

 

 

全球前五大的瑞士商羅氏藥廠(Roche)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昨(23 )日表示,生技產業是一個高風險、高價值的產業,台灣在生技產業累積了很多化學、醫學及工程人才,只要透過有信任的投資人參與,未來在新藥市場仍可開創一片天。

台灣出身的楊育民,昨日應邀回台參加「2011年生技產業策略會議」並發表演說,他表示,羅氏每年投入110億美元經費去發展新藥,每個藥物需要10年,付出12億美元才能進入市場;台灣國家雖小,但在人才及政府支持下,仍應發展新藥,將比醫材及學名藥更具長期利益。以下是楊育民接受專訪紀要:

問:針對台灣生技產業人才培育的看法?

答:人才培育應該注重上游到下游的串接,譬如臨床研究只是一個小的階段,打開了這個環節是好的,但整體的人才培訓更顯得重要。要和全球接軌就要有國際制度,如何讓這個產業的人才,願意投入並產生熱情,那麼激勵與獎勵的機制就顯得很重要。

問:台灣生技產業如何和國際接軌?有哪些競爭力?

答:生技產業是高風險、高價值的產業,羅氏藥廠每年投入110億美元研發經費,每個藥物需要10年,付出12億美元;台灣在產業著眼上應更專業、更國際更跳出政治框架。

在競爭力方面,台灣有很多化學、醫學、工程方面的人才,台灣人刻苦而靈活,這是個強大的競爭後盾。但台灣未來不僅要發展MIT(Made in Taiwan),還要「台灣發現」(DIT,Discover in Taiwan )及「台灣創造」(CIT,Create in Taiwan),在世界上才會有一席之地。

問:業界有些人認為,台灣小國不適合新藥發展,您如何看這樣的觀點?

答:生技產業不是小本生意,必須有龐大資金,以前是由政府支持,現在則要有信任的投資者。但台灣醫學很強,最聰明的人都念醫學,在人才方面,台灣是沒有問題的。從創投的觀點看,或許新藥比起低階醫材或學名藥獲利更困難,但其實新藥長期來看更有爆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