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歲的郭先生中風出院後,仍需家人攙扶才能行走,因此前來醫院尋求中醫針灸復健治療。
檢視他的病症發現,他有握拳不力、下肢無力等半身不遂的偏癱症狀,走路輕浮感等肢體感覺異常、視野缺損等現象,應屬「缺血性中風」。
郭先生接受中風照護評估指標—巴氏量表為25分,美國腦中風評估(NIHSS)為15分,日常生活能力評為「嚴重依賴」。不過,郭先生個性十分樂觀,也積極配合醫囑加強復健鍛鍊,經過一個多月的中醫針灸復健,雖然左手還無法完全握拳,但已經可以不需家人協助,就自行走進門診接受治療,生活上也可以自行梳頭沐浴。評估指標—巴氏量表進步至75分、NIHSS改善到9分,屬於「中度依賴」,對於家人負擔改善許多。
大腦動脈中,最常發生阻塞的是中大腦動脈,若主幹部阻塞,常會引起昏迷、半身不遂、中樞性顏面神經麻痺、半側知覺障礙、半盲、失語等症狀;郭先生中風前,雖是壯實的莊稼漢,但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而且60多歲,具備中風的危險因子。
採取「姜氏針灸」治療偏癱的精神,也就是「從陽引陰,從陰引陽」的「謬刺針法」及「治萎取陽明」的中醫治則,藥物以「小續命湯方」加減為主。
門診經驗發現,如果病人的態度樂觀,對針灸復健有耐心,家人積極配合,通常中風「預後」(預期治療後的效果)不錯。
其實除了急性期的治療,預防腦中風再發和早期積極進行復健更重要,因為有部分神經功能缺損的中風病人或許因無法恢復以前的生活,可能發生人格改變、憂鬱、痴呆等問題,常讓家屬和病人痛苦不已。
因此中風後的醫療照護、培養樂觀的心境、持續復健,同時給予病人、家屬心理上的支持是腦中風照護上,很重要的功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