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無化學品履歷制 難擋黑心業者豪賭

發表於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電子報
   記者:王昶閔、劉力仁
   日期:100年06月11日
 
   

 

 

 

黑心起雲劑重創我國食品業,食品衛生管理法昨修正通過加重刑責與罰金,多位風險分析學者批評,這對有心「豪賭」的非法業者根本不具嚇阻效果。全球有超過十萬種化學藥品,呼籲政府記取教訓,參考歐盟推動化學品履歷制度,以免流向食品,成為下一個未爆彈。

專責管理 促設「化學品管理局」

台灣風險分析學會昨日召開記者會,台灣風險分析學會會長、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所教授詹長權指出,政府若不同步推動食品與化學品電子履歷制度,食品污染事件將層出不窮。

詹長權表示,歐盟的化學品管制政策(REACH)已是全球共識,至今列管一萬五千多種化學品,從生產、運銷到下游廠商,都要建立電子履歷,掌握所有流向與評估健康風險,並向歐盟註冊登記,一旦流入非法用途,業者不但會遭禁售重懲,並可能面臨鉅額訴訟,他建議國內應成立「化學品管理局」專責管理。

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所教授吳焜裕表示,歐盟評估現有塑化劑高達三百多種,常用的有五十到一百種,環保署卻只列管其中八種,黑心業者以後只要改用其他塑化劑,政府根本抓不勝抓。

此外,國衛院黃柏菁、成大李俊璋、台大郭育良教授等學者曾撰文提出政策建議,政府應仿歐美建立「國人污染物監測網」。德國早在一九八五年起,每五年調查民眾環境污染物暴露;美國也從1980年代起,每二到五年完成民眾污染物暴露監測報告。

台大環境及職業醫學科教授郭育良表示,政府全面監測人體內各類化學物質,一旦發現檢測圖譜出現異常波形訊號,就應追查是否有不該出現的化學物質進入人體,積極找出污染來源。

環保署毒物管理處長林建輝表示,歐盟的化學品履歷制度是很好的構想,但國外是專責機構處理,環保署毒管處目前負責化學品毒物管理不到四人,如果要推動這種制度,除了要修法,還要大量擴充人力才有辦法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