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國人塑化劑暴露量 比已知高20倍

發表於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電子報
   記者:王昶閔、魏怡嘉、吳為恭
   日期:100年05月31日
 
   

 

 

 

塑化劑風暴席捲全台,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伍焜玉昨在立法院指出,從這次污染的規模與程度研判,國人的日常暴露量,約比過去以為的量高出十到二十倍,有必要長期追蹤致癌與對腎臟的影響程度。

國衛院進行中的十年追蹤研究發現,台灣孕婦與兒童體內塑化劑暴露量都異常偏高,DEHP或DnBP代謝物濃度,同為歐美國家兩、三倍以上。近年成大教授李俊璋也發現,國內孕婦尿中的DEHP代謝物,最高可達美國孕婦的十三倍;陽明大學教授陳美蓮針對六十位國人尿液檢驗,亦檢出DEHP代謝物是美國的五倍、德國近六倍。

伍焜玉表示,過去看到這些數據,學界一直以為是國人用了太多塑膠用品,直到此案爆發,才發現可能是因為塑化劑早就被大量添加在食品中。

伍焜玉表示,目前已知塑化劑會導致小鼠肝癌、白血病與睪丸癌,但因不曾發生塑化劑被人類大量食用的案件,所以缺乏對人體致癌性的相關研究,目前無法做風險評估。但伍焜玉擔心,從這次食物中被檢出的塑化劑劑量推估,國人每日塑化劑暴露量,恐怕是過去以為的十倍到二十倍,是否會導致癌症或其他慢性病,有必要長期追蹤。

極有可能傷害腎臟 有必要長期追蹤

台灣的洗腎率全球第一,原因始終不明確,伍焜玉也提到,塑化劑極有可能傷害腎臟,因為在動物研究上已有這樣的發現,但塑化劑影響是長期的,所引發的慢性病並不會立即浮現。

台大環衛所副教授陳家揚在台大公共論壇上指出,DEHP無明顯的生物累積或生物放大的現象,檢測體內殘留的塑化劑含量由尿液中的代謝物含量,無法評估長期暴露的情形,民眾無需因這次事件去做血液或尿液的檢測,但洗腎及血友病病患因為長期使用血袋或注射管,均可能含有塑化劑,要特別注意。

由於指甲油、口紅、香水等化妝品含塑化劑,彰化縣衛生局三十日到藥妝店稽查,將國產化妝品帶回送驗。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化妝品製作過程常會用到定香劑,定香劑會用到塑化劑,衛生署曾公告化妝品不能含有塑化劑,但製造商反映在製程中難以避免有塑化劑殘留,因此,後來衛生署公告「如化妝品於製造過程中,技術上無法避免,致含自然殘留之鄰苯二甲酸酯類成分時,總殘留量不得超過100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