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腎臟病病機多本虛標實 正虛為本濁毒為標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
   日期:100年05月12日
 
   

 

 

 

腎臟出現問題,往往身體在早期會有相關警訊出現。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陳萍和表示,民間一般會把小便白濁、有泡沫、小便遺精、良性蛋白尿、甚至腰酸背痛、陽痿等,都認為是腎虛的一種表現。一般中醫所稱的腎是身體本能的表現,與西醫有些差異。

中醫師陳萍和表示,中醫所說的腎包括了免疫、內分泌、生殖泌尿系統等的功能。因此,所謂的出現小便白濁等症狀,可能就現代醫學來看,認為不一定有問題,但就中醫所稱腎的層次而言,也許是身體早期出現的警訊;中醫會把它當作一個問題來處理。總之,在治療蛋白尿等各種狀況之前,做詳細的評估是有必要的。

醫師指出,現在台灣有慢性腎臟病的人數,約佔9~10%,推估超過150萬人罹患此症。這些病人平均每年有八千人進入腎衰竭尿毒症,需要洗腎治療。而中老年人占了絕大比例,主因在糖尿病、高血壓病人數的增加。而中醫也強調,運用「治未病」的理論,來指導對腎臟病進行防治,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中醫治療腎臟病強調整體調理。陳萍和醫師表示,人體腎精的強弱,和平時調攝是否得當有密切關係。在未發病之時,就應採取各種辦法壯大身體元氣、腎氣,使疾病難以入侵。

中醫師陳萍和表示,中醫重視「上工治未病」的觀點,說明疾病是可以預防的。古籍中提到,「女子五七陽脈衰,面始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說明了人體腎精自衰,是生長壯老已的自然規律,但自衰的早遲、程度快慢,又取決於自體的強弱,和平時調攝是否得當有密切關係。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說明人體正氣不足,外來邪氣就會侵入機體而導致發病,因此,在未發病之時,就應採取各種辦法壯大身體元氣、腎氣,使疾病難以入侵。

陳醫師表示,中醫認為腎臟疾病,因病程較久,病機多為本虛標實,正虛為本,濁毒為標,後期多為「虛實夾雜」證候。治療較為棘手,如能分清標本,辨清虛實,較能提高療效。

本虛多為臟腑氣血虛弱,主要與肺、脾、腎之不足有關,尤以脾腎虛衰為主,兼夾實邪,常見於外邪,血瘀、濕、熱、濁毒等。治療上主要是根據發病病因病機辨證,採用健脾、滋腎、溫陽、利小便、通絡散瘀,攻下濁邪,解除梗阻的方式,標本同治,治療及時,較能取得較滿意療效。

特別是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腎臟疾病,根據研究指出,更能有效延緩患者進入到腎臟替代治療的時間,改善各種腎臟病後期的併發症,緩解臨床症狀。

腎臟病患者日常生活保健有何須注意?中醫師陳萍和表示,在中醫養生理論指導下,運用中醫藥的理論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在醫師指導下進行自我保健和鍛鍊,以達到固本培元的目的;建議每星期最少要運動三次、每次至少要20~30分鐘以上;以稍微流汗、到達一定的心跳為度。

陳醫師表示,40歲以上的人最好還是以柔軟的運動較為合適,而游泳或太極都是不錯的選擇。還有,飲食部分,合理的飲食搭配不僅可加強營養,還可對腎臟有預防和治療作用,主要重點為忌偏食、忌暴食、忌過鹹食物、忌吃大量動物內臟特別是高蛋白飲食等。

醫師指出,再好的藥物,也不宜長期服用,都要適合體質才可服,不視體質盲目長期服用,其副作用影響可能遺害無窮。

藥膳方保健部分,醫師建議,可選擇「山藥芡實粥」,準備山藥60克、芡實50克、粳米90克。先將山藥洗淨,刮去外皮,切薄片,將芡實用文火炒到微黃色,粳米用清水洗淨,上述三味,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煮成粥,再放入適量調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