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救心 抗凝血新藥效果加成

發表於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鍾佩芳
   日期:100年05月05日
 
   

 

 

 

全球每年高達300萬人因心房顫動導致中風,相當於每12秒就有1人;在台灣平均每6名中風患者,就有1人是因心房顫動所引起。台北榮民總醫院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江晨恩醫師表示,目前國內使用預防心房顫動患者的藥物,多以維他命K拮抗劑,如warfarin為主,但使用該傳統藥物限制多,使得有近7成的患者不願服藥。今年亞太心臟學會大會(APCC)在心房顫動患者預防中風的全球性第三期RE-LY試驗結果發現,新型抗凝血藥劑較傳統藥物有效再減少1/3中風及全身性栓塞風險。

英國伯明翰大學心血管科學中心Dr. Deirdre Lane表示,大於40歲的成人,平均每4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患心房顫動,盛行率1%,但80歲以上者,盛行率則增加至10%。心房顫動患者可能發生血栓,因此中風機率高出常人5倍。且心房顫動會增加中風及死亡的機率。

亞太地區國家面臨著人口老化的挑戰,因此心房顫動的盛行率迅速增長,進而擴大嚴重中風的死亡(20%)與失能(60%)風險。據估計,光是在中國,就有多達八百萬人可能發生與心房顫動相關的中風威脅,而全球每年則更有多達300萬人因為心房顫動而中風。

江主任表示,傳統藥物除了須定期抽血檢驗(每2周~1個月需抽血檢查),控制抗凝血時間,以避免藥物過量,增加出血風險或顱內出血,還需擔心與食物(如綠色蔬菜、香菇等)或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

江主任進一步表示,傳統藥物的劑量若使用不夠會有出血情形,但若使用太多則會導致血栓,且須服藥3~4天後才會發揮其作用,由於使用上的不便與其治療風險,使得近7成患者沒有接受適當治療,大幅提高中風的風險。

RE- LY是全球最大抗凝血治療的長期隨機試驗,共收錄1萬8113位來自4個國家,964個試驗中心的患者,台灣亦有355名病患參與。江主任表示,該研究約在5年前開始進行,台灣約有10幾家醫學中心參加,研究內容是以新型口服抗凝血藥劑dabigatran和傳統藥物warfarin做比較,試驗結果顯示,相較於傳統藥物,新型口服抗凝血藥劑不但可再顯著降低1/3(35%)的中風及全身性栓塞風險,在安全性上,還能降低2/3(69%)顱內出血風險。這也是50年來第一個可以取代傳統藥物的藥。

新型口服抗凝血藥劑於亞太地區陸續獲准,江主任表示,近年陸續在美國、加拿大、歐洲核准上市的新型口服抗凝血藥劑,也甫獲馬來西亞衛生部核准,繼亞太地區在澳洲、印尼、日本、紐西蘭、新加坡、南韓及菲律賓,成為第8個通過核准的國家。而醫療水平與世界同步的台灣,也可望成為下一個獲准上市的亞太國家,預期為近20萬心房顫動患者帶來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