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發展國際醫療專區 20%盈餘挹注健保

發表於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記者:邱俐穎
   日期:100年04月06日
 
   

 

 

 

為發展國際醫療,吸引更多境外旅客,衛生署已著手進行《醫療法》修法,擬在桃園機場設置國際醫療專區,並以盈餘的廿%挹注健保安全準備金。

衛生署近來提出新說帖指出,國際醫療是將醫療視為盈利事業,且每分錢都留在台灣,用國際醫療業務留下好醫生、賺外國人的錢也用來回饋國人醫療,創造相當五倍晶元廠、廿倍石化廠的產值。

不過,發展國際醫療專區也引起是否排擠國人醫療資源、名醫全跑去看外國遊客的質疑。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強調:「不必擔心」,國內私人醫院薪水明顯高於台大、榮總,也不曾發生「名醫出走潮」,且未來國際醫療專區設立後,醫師得兼任,但在原醫院的看診時數不得減縮。

國際醫療專區將不納入健保,患者看診全部自費,醫院繳稅之外,還需回饋二成盈利做為健保安全準備金,未來專區內也有其他產業,如購物中心、觀光旅館、展場等,進行異業結合發展。

不過,由於現行《醫療法》規定,醫院僅得以財團法人或社團法人型式成立。石崇良表示,衛生署已進行《醫療法》修法,特許在專區內,成立「公司」型態的醫院。

衛生署計畫二個月內完成《醫療法》修正,四到五個月內,完成專區招標辦法公告與開標,鼓勵國內民間醫院與國內外知名醫院結盟,並配合放寬重症簽證條件。

目前上海浦東、虹橋也將成立兩個國際醫療專區,積極對外招商中。石崇良說,台灣大約有成立三個國際醫療公司的市場空間,目前除桃園航空城,金門縣、大高雄也在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