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藥學堂 八角茴香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 第1699期
   記者: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中藥組 郭永德 藥師
 
   

 

 

 

一、基源
八角茴香為常用中藥亦是日常食用香料,有特殊香氣,也是坊間用於五香粉(花椒、肉桂、八角、丁香、小茴香籽)的成分之一。味甘、辛,性溫。為雙子葉植物木蘭科(Magnoliaceae)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 f.的乾燥成熟果實,通常由8個(少數有6~13個)蓇葖果聚合而成,呈放射狀排列,又稱大茴香,南方俗稱八角、北方俗稱大料。八角茴香大約95%用作香料,只有5%入藥使用1,每年3月至5月為收成期,原產於亞洲東南部和美洲,今主要產於中國廣西、雲南、福建南部、廣東西部。2八角茴香其功效為溫陽、散寒、理氣、止痛,治療疝氣、腎虛腰痛、寒濕腳氣與脾胃寒盛的嘔吐腹痛。

二、天然物化學研究
八角茴香經化學分離實驗研究發現,主要含揮發油、脂肪油、蛋白質、樹脂、樹膠質等。揮發油的主要成分為茴香醚(Anethole),還含有茴香醛(Anisaldehyde)、甲基胡椒酚、茴香酸、茴香酮(Anisylacetone)、蒎烯、水芹烯、檸檬烯、黃樟醚(Safrole)3黃酮類成分、糖酯、磷脂(包括卵磷脂、磷脂?絲氨酸和磷脂?基肌醇)、β—谷淄醇和維生素E、胡蘿蔔素和莽草酸等成分。

三、禁忌與不良反應
過量食用黃樟醚可能導致神經中毒,因此若隨意直接服用大量的八角,亦可能造成不良反應。傳統民間偏方認為它可治小兒腹痛,也許就是八角的某些神經毒性抑制了胃部神經,才達到緩解,但如果服用量大的話,卻可能造成腦痙攣、缺氧,因此美國FDA已在數年前禁止嬰兒服用八角的產品。此外,八角吃多反而容易上火,陰虛火旺者也不適宜食用。同屬植物莽草(Ill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又稱野八角的果實與八角非常相似,有毒,應避免誤用。

四、與克流感之關係
1997年首次發現禽流感會傳染給人類,2005年禽流感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爆發,2006年瑞士羅氏藥廠(Roche Holding AG) 獨家生產口服藥「克流感」(特敏福,Tamiflu),禽流感當時沒有疫苗對付,克流感被視為唯一可治療的藥物,全球全球掀起一股搶購的風潮。「克流感」的原料成分來自中國傳統香料八角茴香,製造方式是使用八角茴香所萃取分離之莽草酸(Shikimic acid) ,再經包括化學反應等10個步驟之生產過程,需時一年而製得「克流感」之主成分Oseltamivir,此成分可以和病毒表面的一種酵素結合,是作用於神經氨酸?的特異性抑制劑,抑制神經氨酸?的活性能阻止病毒顆粒釋放,切斷病毒擴散鏈,抑制成熟的流感病毒脫離宿主細胞,進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人體內的傳播以治療流行性感冒,2009年的H1N1新流感亦曾經使用「克流感」作治療。
西藥成分來自中草藥純化物的例子很多,例如抗乳癌用藥紫杉醇提煉自紅豆杉;中藥麻黃可提煉出氣喘用藥麻黃素成分;八角屬植物果實普遍含有莽草酸(shikimic acid),為莽草酸的豐富資源之一,但莽草酸並非八角獨有的成分,目前莽草酸的來源包括:天然物萃取、化學合成以及微生物製造,工業製程則以萃取茴香八角(Illicium anisatum)為莽草酸主要來源。現代藥理學研究証明,莽草酸具有較強的鎮痛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八角茴香中的莽草酸(Shikimic acid)與「克流感」(Oseltamivir)其化學結構有極大差異,只是其合成路線由其植物一次代謝產物莽草酸起始,中草藥的純化物要變成西藥,必須經過嚴謹的實驗室驗證,精確拿捏治療成分、劑量、藥物毒性等,民眾切勿以為直接吃八角可以預防禽流感,這樣反而會弄巧成拙。

參考文獻
1. 李偉, 楊旭. 八角茴香及其提取物莽草酸的研究進展〔J〕. 中國調味品,2008,(01):24-28.
2. Lin Qi 1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of IliiciumL [J ]1 Chi2 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 2002 , 33 ( 7) : 65526561
3. 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上冊〔M〕.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26-27.: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