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筆者(右五)與海地震災任務的夥伴及當地翻譯於當地海外工程公司合影。
↑災民待診時無助的眼神。
↑災民看診後真誠的笑容。
過往在災難醫學的領域,藥師的角色與定位一直都非常模糊,相較於醫師或護理師的臨床貢獻,藥師在這個區塊扮演的角色就相對的容易被忽略。筆者因職務的關係,有幸參與了去年88風災與今年地震受災國海地醫療團的任務,藉此分享參與兩次災難醫學的心得與經驗。
第一時間 查詢災地相關資料
所謂「三軍未動,糧秣先行」,這句話用來形容藥師前期作業籌補藥品與衛材的角色最為貼切,當然不同典型的災難發生在不同的環境與時間之下,所準備的藥材是有相當大的差異。當獲令出任務起,藥師就應該要先行查詢災難地相關資料,整備何種藥物與衛材。
筆者所任職的三總,一聽到出任務,全藥局的資源與人力全都動起來,藥物諮詢室負責查詢相關資料,筆者與另一位藥師林宗坤則先行擬出一份應帶藥物清單與數量,這部份籌備相當的重要,因為疾病沒有相對應的藥材或數量不足,其他醫療專長人員幾乎無用武之地。但是很可惜的是國內這部份的經驗傳承非常的少,我跟夥伴也一直不斷的與資深藥師討論,在品項跟數量上不斷的修正與調整。因為時間非常匆促,當清單確認之後,藥庫連夜加班負責籌補相關藥材,連部主任都親自領軍裝箱打包的工作。
籌補藥材,第一步驟絕對是清楚瞭解你所要執行的醫療任務是何種性質,是第一時間急難救助團體,還是第二時間的義診任務;又或所參與的是何種災難救助團體,當地的衛生資源與環境條件為何都需要考量清楚。第一時間抵達的醫療團,準備的藥材當以緊急處理與方便攜帶為原則,麻醉藥品與止血消毒器具是必須要考量的,口服與注射用廣效抗生素與NSAID也要攜帶,另外BABYATE ORAL ELECTROLYTE與退燒栓劑或各種糖漿則是必須要帶的,因為無助的嬰兒或小孩通常最容易受到傷害因此有關小兒常見的疾病用藥劑型都需要準備齊全,不然遇到嬰兒的情形則無計可施。
這邊我所指的「第二時間」的醫療團,是指災難發生後一個星期以上的時間點所抵達支援的醫療團,則是以後續可能衍生的疾病為考量方向。我所參與的醫療團剛好都是第二時間的醫療團,其中八八風災的那瑪夏鄉因為道路坍塌與外界失去聯繫,此時進駐的醫療團體不僅需要持續照顧受傷的民眾也須針對慢性病患者提供相同作用的藥物以維持對其疾病的照護。例如,降血壓或降血糖的藥物,這是要特別留意的地方,再加上因為地緣性是屬於原住民部落,所以痛風病人真的非常多,降尿酸藥物與NASID是非常迫切需要的。
震災國海地在居住環境、飲食或飲水的衛生條件上很差,再加上地震後,各種因為這些因素造成的疾病會陸續產生,如林宗坤藥師在週刊中有提到的陰道炎,在當地就有非常多的案例。又因為屬於中美洲較落後國家,各種書裡才有可能看到的熱病或皮膚病,也會在當地發現一些案例,我們甚至遇到了在台灣消失已久的elephantiasis。
以上兩次參與救災的例子,相當程度的說明了因地制宜的準備功夫,尤其是災難現場,醫療資源非常貧乏,並不像台灣都市中隨手可得的醫療資源那麼多,一個醫療團隊攜帶的物資相當有限,如何做好事前的準備功夫,就顯的非常重要。筆者就上述兩個例子出團的經驗來加以說明,口服廣效抗生素與腸胃道用藥絕對不可以少,支氣管與感冒藥也需要考量,另外一個重點藥物則是具有鎮靜安眠作用的藥物,則是必需準備的。小兒劑型的藥物也需準備一定的量,地震後症候群的發生不限大人,甚至連小朋友都會有。肌肉鬆弛劑與NSAID的藥物則需要多準備一些,因為當災後重建時,居民勞力密集的工作下,肌肉酸痛也有很多案例的發生。再者,因為會陸續接到許多簡易清創手術的案例,XYLOCAINE絕對必備。還有就是,一些常用的外用藥膏與眼藥水,如抗生素藥膏、類固醇藥膏、抗黴菌軟膏、口內膠、痠痛藥膏或貼布,如果無法攜帶多項藥膏,則建議攜帶四合一藥膏等之類的,非常好用。
必要藥物 十萬火急準備齊全
當然,事先的籌補功夫做得足,藥師的工作幾乎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則可分兩方面說明,一是在當地簡易藥局的建立,二是病人用藥的衛教。關於簡易藥局的建立,第一個要件,就是藥師們要展現我們專業之處,藥品的保存條件與存放的適切地點。原則是要防潮與防熱,擺放藥品務必不能直接放置於地上,要墊一塊木板或是厚紙板。建構完成後,因為醫療團成員可能都來自各個團體,簡單的藥品清單建立,包括學名、商品名以及作用,供醫師們參考運用,可以讓醫療團隊的運作更為順利。
在那瑪夏鄉義診時,因為當地斷水斷電,駐地官兵工作回來時為了提供醫療服務,我跟夥伴藥師周大權還設置了燭光藥局。在海地義診時,我跟夥伴藥師林宗坤也盡力做到覆核藥品的工作,其中還發現有不少的NEAR MISS呢。也因為團隊中有來自不同科或不同院所的醫師,針對非本科藥物的使用,沒有那麼熟悉,此時更需要藥師提供對於藥物劑量與使用方式的建議,尤其是小兒的劑量調整。所以災難醫學中,除了藥師們的專業能力,應變能力也是一定要具備的。
關於病人用藥的衛教,這部份則在考驗藥師的專業應變能力,依據那瑪夏鄉的經驗,語言溝通上尚無障礙,但是由於醫療知識的缺乏,痛了連續吃藥或是抗生素不按時服用的情況,仍然存在。再加上老人居民不認識字,你得想辦法來表達早、中、晚藥物的服用方法,也是讓藥師腦力激盪的課題之一,例如畫公雞、太陽或月亮是常有的事。海地則是語言完全不通,再加上當地居民百分之九十是文盲,我們只能用英文表達給翻譯員聽,遇到小朋友的用藥,有些更需要現場配置完成,再用筆做記號,讓小朋友回去服用。藥膏、眼藥水使用的衛教更是以比手畫腳來完成。而這次所使用的藥袋,TAIWAN IHA已經有設計好的藥袋圖案,也方便了許多。
災難醫學領域 需要更多藥師
其實,不管在海地或是那瑪夏,每當看到居民拿完藥後,對你的親切與服務綻放出真誠的感謝笑容時,心裡面總是充滿了滿足。在那邊的10天,每一天的義診,都是200位起跳,身體及精神上的疲累可想而知,但是看到海地的居民,在候診區待診時,原本無助與空洞的眼神,因為我們的服務與親切,眼神轉帶成些許的光采,臉上也浮現出笑容,你會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災難醫學中藥師的角色一直都不是那麼搶眼,做著沒有人注意的後勤整備;就如同是在臨床醫學的領域中,藥師像是默默在付出的小精靈,永遠這麼忙碌,做著別人不能體會的繁瑣工作。但是,仍有著許許多多的先進,無怨無悔的在這個領域中付出他們的專業與心力,為著整個醫療團隊,為著災難中病人的用藥安全與療程的完善做著努力,加油!藥師們!災難醫學的領域期待有您的加入,使其更趨完善更趨順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