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便祕治須清熱潤腸、行氣化滯、補陽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戎宿安記者
   日期:05月03日
 
   

 

 

 

便秘的問題許多民眾都有切身之痛,執業中醫師楊謦伊指出,通常便秘的患者一週排便少於3次,糞便多呈乾硬,甚至顆粒狀,但也有部份患者,時有便意,排便雖軟,但解不乾淨或排便量不足,每天少於50公克且需費力才能解出來。

楊謦伊表示,在中醫典籍中稱呼便秘的名稱繁多,「大便難」、「脾約」、「不大便」、「不更衣」、「陽結」、「陰結」等都屬於便祕範疇,最常見的便秘體質分型包含胃腸實熱、肝脾氣滯與脾腎陽虛等類型。

胃腸實熱便秘的肇因多為平時愛吃燒烤炸辣等重口味食物,很少吃蔬菜水果等高纖維食物,水分攝取不足,中醫的治療原則為清熱潤腸,可用「麻子仁丸」加減。

脾氣滯便秘大多是因為現代人情緒緊張壓力,又加上工作忙碌,久坐少動等原因所造成,建議可用「六磨湯」加減,藥物可以選用木香、香附、柴胡、玫瑰、檳榔、陳皮、枳實、厚朴等行氣化滯中藥。

便秘患者喜熱畏寒、白天尿多、夜間多尿,兼見面色青黑,肢冷身涼,這就是屬於脾腎陽虛便秘,為「陰結」範疇,中醫常使用「八味地黃丸」加減,搭配肉蓯蓉、鎖陽等補陽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