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痔瘡,典型氣滯血瘀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戎宿安記者
   日期:01月23日
 
   

 

 

 

許多民眾都聽過痔瘡這個醫學名詞,執業中醫師周宗翰指出,在中醫認為痔瘡就是典型氣滯血瘀的表現,也就是西醫常常說的微循環障礙,就好像長在小腿的靜脈曲張一樣,只是他發生的位置在肛門及其周圍粘膜或皮膚下層分布著靜脈血管叢,當這些正常的生理構造發生血管充血和組織腫脹時就會形成痔瘡。

周宗翰指出,當身體有氣滯血瘀的表現,人只要久站、久坐,都有可能產生痔瘡,因為肛門及直腸上方的血流在此時都會對它們產生壓力。

另外像是排便習慣不佳、便祕、腹瀉、懷孕、肥胖、排便時間過長(邊看書、邊聽音樂)、經常用力排便、不當使用瀉劑或灌腸劑、遺傳等等其他因素,都會引起痔瘡的產生。

另外中醫認為飲食不節也是導致痔瘡的重點,特別是愛吃辛辣的食物與飲酒,這樣容易積熱生濕,而愛吃冷飲也會有痔瘡產生,因為寒邪刺激會降低體表血管的彈性,增加其周圍阻力,導致血壓升高、小動脈收縮,引起腹部血流速度減慢,這樣下肢靜脈血液無法回流,血液就會瘀積,痔瘡就會出現。

而過了更年期的民眾也較容易有痔瘡的症狀,因為過了更年期後,人體腎氣開始衰退,而腎氣與大腸的傳送能力關係較為密切,腎虛久了腸道的蠕動欠佳,大便就會乾結,進而引發痔瘡、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