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買的保險保障足夠嗎?若不幸罹癌,是否可補足缺口?答案可能並不樂觀。再保險公司精算師林冠秀指出,調查顯示,2015五年每人平均花費10萬元購買人身保險,但高達九成七都是儲蓄型商品,保障型商品僅占3%;再分析癌症保險,每件平均保額僅25萬元,恐難以支付日新月益的癌症醫療費用。
「健保費很便宜,但幾乎什麼都給付;商業保險要交很多保費,生病才發現很多項目並未理賠。」在「2017年癌症新藥更靠近、癌症新藥可近性論壇」中,有民眾提出上述疑問。
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副總經理金肖雲表示,健保其實扮演了一部分社會保險的角色,而醫療發展迅速,商業保險發展速度相對沒有趕上,不少保險公司針對民眾簽約時設計的保單理賠,她呼籲保險公司適度調整、也建議民眾檢視自己的保單,當遇到保險公司理賠不合理時,可向「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提出申訴。
金肖雲贊同,家中經濟支柱要優先規畫保險,她也說,目前保險觀念轉變,過去出事才理賠,例如生病後可獲得理賠金,現在強調「把自己照顧好」,坊間已出現鼓勵快走的保單,每天快走達一定步數,便可減免保費;她也強調,好的保險業務員非常重要,可幫助客戶分析自身狀況,購買合適產品,「為客戶著想」將成為保險業爭取勝負的核心價值。
林冠秀分析,過去10年,癌症治療費用上漲逾60%,保障缺口不容小覷。他指出,目前國內的癌症保險主要有三種,分別是一次給付型,初次罹癌可提供一筆保險金;醫療保障型,除了初次罹癌保險金,還加上癌症住院、門診、化、放療保險金;以及標準七項重大疾病型,包括癌症等七項重大疾病。
但根據保發中心有效契約統計,癌症保險共1535件,平均保額僅25萬元;七大項重大疾病共1225件,平均保費為52萬元。林冠秀提醒,不論是25萬元還是52萬元,可能都無法負擔目前癌症新藥的財務缺口,「民眾宜諮詢保險員,根據需求與預算作最適規畫。」
「比起家中其他成員,家中經濟支柱更要優先規畫劃保障型商品。」林冠秀提到,曾有一位母親因經濟困頓考慮停掉自己或子女的保險,愛子心切的她最終決定停掉自己的,未料一年後,她被診斷癌症卻無法獲得理賠,免出現這樣的遺憾,家中經濟支柱的保障一定要足夠。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台灣諾華舉辦「2017癌症新藥可近性論壇」,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副總經理金肖雲就提升癌症新藥可近性與其他來賓進行對談。記者余承翰/攝影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台灣諾華舉辦「2017癌症新藥可近性論壇」,再保險公司精算師林冠秀以「保單總體檢:癌友能否購買保險」為題進行演講。記者余承翰/攝影
林冠秀建議購買保險,以保障性商品為優先。圖/林冠秀提供
林冠秀指出,台灣壽險業滲透度九度蟬聯全球第一,2015年每人平均約花費10萬元購買保險,但高達九成七都是儲蓄型商品,建議可依序先買人壽保險、醫療保險、意外保險、重大傷病保險、 (類)長期看護保險,等保障型商品補足後,再考慮儲蓄型商品。圖/林冠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