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藥學堂 - 礦物類藥材:石膏與寒水石(上)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993期)
   文:顏婉婷
   日期:11月21日
 
   

 

 

 

前言

被醫家譽為「降火之神劑,瀉熱之聖藥」,是治療熱病的代表藥物,與另一味藥「凝水石」同時記載於《神農本草經》,為不同的二味藥,後因《本草綱目》中對於石膏的性狀和品質的記載:「其紋理細密,故名細理石,其性大寒如水,故名寒水石,與凝水石(又名寒水石)同名異物」。因此,兩者同有寒水石之名而混淆,成分相似而混用,現經考察分析如下:

一、石膏

石膏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又名細理石、白虎、寒水石、軟石膏。是臺灣中藥典收載的中醫臨床常用藥,味辛、甘,性大寒,石膏屬硫酸鹽類礦物,主要成分為含水硫酸鈣(CaSO4‧2H2O)。主要功效為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用於外感熱病,高熱煩渴等。為纖維狀的結晶集合體,呈白色至灰白色或透明至半透明長塊狀、板塊狀或不規則塊狀。體重,質軟,縱斷面具絹絲樣光澤。氣微,味淡。

生石膏(CaSO4‧2H2O)經火煅為煆石膏(CaSO4),性味甘、辛、澀,寒。清熱力較緩,進而收濕、生肌、斂瘡、止血力強,多外用。石膏一般於冬季採挖,去淨泥土及雜石1。生用或煆用,皆碾成細粉2。

應用及配伍

1.生用-石膏配伍可提高臨床藥效

(1) 熱病煩渴:常與知母、甘草等同用,能清熱瀉火,除煩止渴,可治溫熱病之熱入氣分,高熱煩躁,大渴多飲,汗多脈洪大等,如白虎湯2。研究顯示白虎湯中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以8:3:1:9、6比例最適3。

(2) 肺熱喘咳:常配麻黃、杏仁、炙甘草等,能宣肺泄熱平喘,可治熱壅於肺,咳嗽氣喘,痰黃而稠,或發熱口渴,脈滑數,苔黃等,如麻杏石甘湯2。其中麻黃和杏仁分別使石膏溶出量增大3。

(3) 胃火頭痛、牙痛:常與熟地黃、知母、麥冬、牛膝同用,能清胃滋陰,可治胃陰不足、胃火熾盛而致有牙痛、頭痛,煩熱口渴,如玉女煎;配伍白芷、細辛,能清胃熱瀉火,辛散止痛,可治胃火上炎所致的頭痛,牙齦腫痛2。

(4) 與柴胡配伍,可使裏熱及半表半裏之熱盡透發而解;亦具有消炎協同作用,也能降低患者交感神經興奮性,解除局部肌肉血管痙攣,增加腺體分泌,從而加強精液液化;也可保護纖維蛋白分解?3。

2.製用(煆製品)

(1) 瘡癰潰後:常與礦石類藥物共研細末,摻入瘡面或用藥撚插入膿腔,能清熱去腐提膿拔毒,可治瘡癰潰後膿毒未盡者,如九一丹。

(2) 濕疹:常配伍青黛、黃柏等,能清熱燥濕,收濕斂瘡,可用於濕熱侵襲肌表而致的濕疹。

參考文獻

1. 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第一冊第二卷,P296-301;P305-307。
2. 中藥炮製學,人民衛生出版社,P118-120;P171-172。
3. 賴智捷、鞏江、路鋒等,石膏藥學研究新進展,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3(3):42-43。

(待續)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中藥科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