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藥學堂 - 橘核、荔枝核與疝氣(下)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987期)
   文:中國醫藥大學藥劑部中藥科 - 黃義時藥師
   日期:10月11日
 
   

 

 

 

荔枝核為無患子科荔枝屬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種子。含皂苷(1.12%)、鞣質(3.43%)、L-α-亞甲基環丙基-甘胺酸及無色矢車菊素(leucocyanidin)等。味甘、微苦、澀,溫。能理氣止痛,袪寒散滯。可治寒疝腹痛,睪丸腫痛;肝氣鬱滯,胃脘久痛;氣滯血瘀經前或產後腹痛。能祛除寒邪,行散滯氣,有止痛之功;善治厥陰肝經寒凝氣滯之疝腹痛,睪丸腫痛;常與小茴香、吳茱萸、橘核等配伍應用。

如《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疝氣內消丸,此外尚具有疏肝理氣、溫散行滯之功。可配伍木香、延胡索、川楝子等,以行氣止痛。治婦人氣滯血瘀之經前或產後腹痛等證,可配伍香附,以疏肝止痛,方如:蠲痛散。而胃痛、睪丸腫痛:荔枝核配橘核焙焦為末,開水沖服,常用方如:荔核散。4

荔枝核甘溫,散寒邪作用較強,入肝經,能行肝經滯氣,散厥陰之寒邪,常用於肝經寒凝氣滯所引起的疝氣、睾丸腫痛等症,兼能快脾氣,益肝血,還可用於肝氣犯胃,脘痛及婦人血瘀氣滯少腹疼痛。橘核溫化散結,入肝經,專治小腸疝氣及睾九腫痛。二藥皆性溫入肝經,均能散滯、消疝、止痛。然而荔枝核偏入血分,橘核偏入氣分。二藥配伍,相須為用,行氣散寒止痛之功大增,常用方如:荔枝橘核湯。

(全文完)

參考資料

1. 李用粹。證治匯補。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6。
2. 王肯堂。證治準繩。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9。
3. 正華主編:中藥學,知音出版社,2001:401。
4. 正華主編:中藥學,知音出版社,2001:417。

(本文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藥劑部中藥科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