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為節氣的「大暑」,「大暑」的前後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依據中央氣象局未來一週天氣預報顯示,各地大多為高溫炎熱的天氣,最高的氣溫約在31至37度間,尤其大臺北地區有37度左右高溫出現的機率,因此有讓民眾發生熱傷害(如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等熱傷害)的機會,尤其是6大高危險族群(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更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
防熱傷害三要訣
國民健康署提醒預防熱傷害要注意:
一、 保持涼爽:
穿著輕便、淺色、透氣、排汗功能的衣物。於戶外活動注意防曬:戴太陽眼鏡、寬邊帽及擦防曬乳。
二、 補充水分:
定時喝水,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可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不喝含酒精及大量糖分飲料。若有限制喝水量的病友,應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喝多少量為宜。
三、 提高警覺:
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選擇適當時間安排戶外活動,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及注意防曬措施;另外,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家人、同事的身體狀況,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
國民健康署提醒您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