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病人用藥教育:術前用藥管理之一般原則和應用(上)

發表於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959期)
   記者:  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 王筱萍藥師
   日期:03月28日
 
   

 

 

 

每年全世界有超過230萬人次接受手術,世界衛生組織分析,工業化國家中,手術期間造成嚴重併發症之發生率為3-16%,死亡率則約0.6-0.8%。根據過去研究顯示,接受手術者,高達50%的人,手術前有規律使用某些藥物的經驗,因此,若因為手術而停止使用這些藥物時是否會對病人產生戒斷,及一旦中斷治療時,疾病進展的可能性和這些藥物對麻醉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的可能性,以及藥物對病人近期內生活品質的影響,就不得不明確納入考量。患者術前需透過完整的風險評估,其中當然也包括用藥評估,主要目的在減小已知風險對病人造成影響的可能性。

術前用藥管理原則

1. 確立病人完整疾病史及用藥史,並經由病人或照護者確認實際使用品項及劑量。用藥史需包括處方藥、非處方藥、草藥及補充品等。除此之外,一些飲酒和抽菸等習慣對手術的影響也需納入考量。

2. 接下來就需評估藥物何時停止及恢復使用。考量部分應包括藥物戒斷發生的可能、停止藥物使用後對疾病進展影響等。已知某些藥物停止使用會對病人造成突發性戒斷症狀發生,理論上應繼續使用,但如果執行上可行,亦可採取投與劑量逐步漸減措施。臨床上常見可能會造成戒斷症狀的藥物包括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乙型交感神經接受體阻斷劑(Beta-blocker)、clonidine和類固醇等。

(1)若所使用之藥物不符合第二點之特性,則使用與否需依據醫師臨床判斷來決定。

(2)持續使用之藥物,亦需考量手術期間對麻醉藥物或生理狀況產生交互作用的可能性。若藥物會增加麻醉或手術併發症風險,短期間使用之必需性又不大,則應暫時停止使用。

(3)手術期間,由於本身的代謝機能改變,因此可能會改變藥物的藥物動力學型態。手術期間病人可能會因為內臟血流改變,胃腸道功能減弱、水腫或限制經口進食而減少口服藥物的吸收,所以需要時,這些受影響的藥物可以適時以靜脈、經皮或其他途徑品項來取代。

以下就臨床上常見的一些藥物,在術前評估上之考量點進行簡易的說明。

心血管類用藥

這類型的藥物包括β阻斷劑、α2作用劑、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血管收縮素反轉脢抑制劑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血管張力素II接受體阻斷劑(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ARB)、利尿劑、非statin 類降血脂藥物、statin、毛地黃等。

β阻斷劑

突然停藥可能會引起高血壓、心跳過快和心肌梗塞的風險。持續使用,於手術期間可以預防心臟疾病高風險病人發生心肌梗塞之風險,但可能會增加中風的危險性。手術前,患者基礎心跳低於60次/分,收縮壓< 90 mmHg,則不建議手術期間持續使用。基本上,在無特殊考量下,β阻斷劑手術期間繼續使用有其效益存在,但手術及住院期間需嚴密監測病人的心跳及血壓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