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吃蝦補腎通乳,中風神經麻痺禁食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李叔霖
   日期:01月21日
 
   

 

 

 

肉質鮮嫩甜美的蝦蟹等海鮮,總是老饕的最愛。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楊淑媚表示,傳統中醫認為,蝦子味甘,性溫,常吃蝦子有很多好處,包括補腎壯陽、暢通乳汁、解毒療瘡等,有助改善腎虛陽萎、腰膝痠痛、筋骨疼痛、產後乳汁稀少、皮膚潰瘍、瘡廱腫毒等症狀。

不過,楊醫師指出,民眾吃蝦時也要注意,因為蝦為發物,風疹、皮膚癢、皮膚過敏的人最好謹慎食用;蝦頭的膽固醇含量比較高,所以蝦頭不宜吃太多;生吃蝦子可能引起傳染病,烹調至全熟比較好。

市場販售鮮蝦有很多種,常見白蝦、草蝦、沙蝦等品種,其中,沙蝦最鮮甜、草蝦最彈牙,挑選蝦子的時候,應以蝦頭不易斷、蝦頭不變黑、蝦殼較硬實,蝦肉有彈性、整隻沒有腥臭味為佳。

楊淑媚醫師指出,螃蟹味鹹,性寒,常吃螃蟹有一些好處,包括清熱散血、通暢經絡、續筋接骨、健胃消食、利濕退黃疸等。古籍《日華子諸家本草》有記載,螃蟹可以改善產後腹痛血不下。不過,吃蟹有很多禁忌,民眾必須注意,因為蟹易動風,所以中風、顏面神經麻痺等病人禁止食用。

蟹易動風、泥鰍祛風,兩者作用相反,並不宜同食下肚;蟹與柿子不可一起吃,否則容易結合形成硬塊;螃蟹未煮熟即吃下肚,很容易造成吐瀉等症狀;河蟹已死就不能食用,感冒、咳嗽、腹瀉、脾胃虛寒、過敏體質的人最好少吃為妙。

此外,通常公蟹肉質比較有彈性,母蟹脂膏蟹黃比較飽滿。選購活蟹應選擇重量足、蟹眼突出有神、蟹腳緊密連接身體、提蟹時蟹腳不下垂。

吃蟹禁忌多,民眾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