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過動兒陰弱陽氣盛,可長期服中藥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李叔霖
   日期:01月19日
 
   

 

 

 

過動兒靜不下來,總是讓父母傷透腦筋。中醫師羅明宇表示,傳統中醫認為幼兒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生發之氣蓬勃,可說屬於純陽體質,因此陽氣偏盛、體質偏熱,呈現陰弱陽盛、陰陽失調之象,以致於動靜變化失去控制,久而久之自然出現陰靜不足、陽動有餘等過動症狀。

簡單來說,幼兒生理功能比大人旺盛,但是構成身體的物質基礎卻不如大人完整,只要兩者之間失去平衡就會產生問題,過動症就是其中之一。

羅醫師指出,中醫認為,過動症狀表現與肝、心、胃、脾、腎等五臟六腑皆有密切關聯性,比如《黃帝內經》提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暴強直,皆屬於風」,意思是說情緒不穩、燥動不安,都與「肝」、「風」有關;精神意識活動與「心」有關,心火容易亢奮,常會心神不寧、多動不安。

睡臥不安穩,常與「胃」不適有關;脾胃相表裡,脾胃生理功能互相影響,所以與「脾」有關;造成焦躁或坐立不安、睡眠不佳、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動作,其實也都與「腎」有關。

羅明宇醫師指出,根據臨床經驗顯示,過動兒除了常會注意力不集中、過度衝動過動之外,大多數也會出現半夜磨牙、睡不安穩、易驚、容易生氣、愛踢被、怕熱、多汗、體熱、便祕等陽氣偏盛的症狀,而且還有很高的比例含有鼻子過敏、鼻塞、氣喘、皮膚過敏等症狀。

過動兒體內臟腑常受外邪影響導致發熱,造成陽氣旺盛上炎而引起上述症狀,就以心為例,心與精神思想有關,如果邪熱上擾於心,將會促使患者在思維上、情緒上、行為上較難自主。

過動症幼兒必須長期服藥。羅明宇表示,傳統中醫療法治療過動症,從八○年代初期就開始出現相關研究,雖然治療效果比西醫緩慢,但是中藥適合長期服用,而且相對不會出現副作用,臨床上能夠增進食慾、改善睡眠,以及減少遺尿、汗多、易驚、夜遊、痰多等症狀。

羅醫師指出,門診中碰到家長帶十多歲的詹小弟前來求診,家長主訴孩子讀書不專心,看電視時會胃脘脹痛,現場診斷發現患者胃脹氣嚴重,而且食慾差、稍微便秘,五天前還曾發燒、嘔吐。診斷後確定為過動症,遂使用甘麥大棗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溫膽湯等中藥處方,以及竹茹等單味中藥材。

甘麥大棗湯能夠養心寧神、和中緩急,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可以平補陰陽、潛鎮固攝,溫膽湯有助溫膽和胃、除痰止嘔,竹茹可望清熱消炎、化痰止嘔。羅明宇醫師指出,家長帶患者複診後,主訴症狀獲得改善,特別是胃脹痛、食慾、排便順暢等。

過動兒必須注意飲食宜忌,比如可以多吃幫助提高專注力的食物,包括起司、豆類、瘦肉、雞蛋、堅果等;多吃幫助睡眠的食物,像是葡萄、柳丁、梨子、柑橘、蘋果、奇異果等;多吃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幫助減緩過動症狀,包括鮪魚、鯖魚、鮭魚、秋刀魚等體脂肪較多的深海魚類。

值得家長注意的是,有些食物不宜多吃,因為可能促使症狀加重,比如組成單一碳水化合物儘量少吃,包括玉米糖漿、精製糖、糖果、蜂蜜、麵粉或白米加工精製的食品等。此外,人工色素、食品添加劑、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最好也應少碰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