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須知》接觸PM2.5 異位性皮膚炎容易復發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戎宿安
   日期:01月19日
 
   

 

 

 

最近細懸浮微粒(PM2.5)的威脅越來越受到重視,空氣汙染最直接造成的是呼吸系統方面的疾病,例如肺腺癌、氣喘、肺氣腫等,但除了呼吸器官之外,原來PM2.5也會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的復發。

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龍厚玲建議,孕婦及有過敏性體質的幼童,應儘量避免在PM2.5濃度高時外出,PM2.5濃度高時,應待在室內關上門窗,並且在家中裝設具有高效能過濾系統(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filter,HEPA)的空氣濾淨機,來過濾細懸浮微粒。即便不得已外出也儘量避開車流較多的大馬路,並且配戴口罩。外出回家之後儘快盥洗,換上乾淨衣物,並且立即保濕。

PM2.5在近來成為國內環保和健康上備受矚目的話題,主要原因在於他對全身多處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而皮膚會直接大面積接觸到PM2.5等空氣汙染粒子,所受的影響更不容小覷。

龍厚玲指出,國內外專家進行各項臨床試驗探究PM2.5及其他空氣汙染微粒與皮膚疾病,特別是異位性皮膚炎的關聯。目前得知較明確的結論包括:孕婦接觸高濃度PM2.5,特別再加上出生後暴露在二手菸的環境,會增加嬰兒發生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此外,在已經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幼童,高濃度的環境PM2.5會加重皮膚發炎程度及癢感,與症狀控制和病童生活品質有直接的正相關。另外根據國內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住家距離車流量大的大馬路較近的過敏性疾病患者,較容易受影響。

在台灣PM2.5濃度南部地區較北部地區較高,平時應多注意PM2.5的指數,另外也就指出,種植綠色植物也可以有助淨化、吸附PM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