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防疫》肥胖分四型,相對症狀不同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李叔霖
   日期:12月29日
 
   

 

 

 

包括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等疾病都與肥胖有關係,所以減肥有助維護健康;不過很多人對於減肥常有迷思。

中華中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陳曉鈞表示,很多人認為人體積存過多脂肪或水分,就容易造成肥胖,只要消脂、利水、瀉下就可減肥;但這只能治標,治本須探本求源。

中醫認為,肥胖分脾虛溼阻、脾胃實熱、肝鬱氣滯、脾腎陽虛等類型,每種類型症狀不太一樣,唯有找出患者的肥胖類型,然後分別予以改善,如此才能減輕體重。

脾虛溼阻型

肥胖病患以此型最多,大約佔八至九成,主要是虛胖、肌肉鬆軟、眼瞼或下肢水腫,患者常見頭重、無元氣、嗜睡、疲倦無力、四肢沉重、腹部肌肉鬆弛、大便次數較多、便軟不能成形、愛吃甜膩食物、胸脘痞悶、痰多肢體沈重倦怠、惡熱、舌體胖、舌苔膩等症狀,除了減重之外,還需注意溼和水等問題。

脾胃實熱型

這類肥胖病患只佔一成左右,大多數皆為運動員,患者常見口乾、口苦、口臭、頭暈、青春痘、肌肉壯實、愛吃冰品或愛喝涼飲、易消食、善飢感、愛吃美食,容易便秘、罹患痔瘡等症狀。建議患者最好少吃油炸、燒烤、甜食、辛辣等食物。

肝氣鬱結型

這類肥胖病患常見神經質、精神緊張、全身緊繃、失眠、經常多夢、胸悶鬱卒、情緒起伏大、心情煩躁、心情不佳、工作壓力大、暴食症、女性合併月經失調等症狀,心情不佳還可能造成暴食症、時腹瀉時便秘、心情引起鬱悶等症狀,像這種類型應予以疏肝、理氣。

脾腎陽虛型

這類型肥胖病患多半是年紀大的老年人,患者常見膚色黯沉、皮膚出現色素沉積、老人斑、肌肉缺乏彈性、身體痠痛、下肢無力、眼睛乾澀、耳鳴、高血壓、糖尿病、下肢關節炎、脂肪肝、吃得少卻胖、不吃也會胖等症狀,主要是因為老年人的新陳代謝、血液循環比較差所造成,像這種類型應予以補腎、活血、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