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實驗小鼠,發現登革熱有黃金療期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記者:  徐庭揚
   日期:10月30日
 
   

 

 

 

全台登革熱疫情持續延燒,已有百餘人死於重症出血性登革熱。慈濟大學研究團隊成功地在小鼠身上,模擬二次感染登革熱病毒引發出血性病變並發現黃金治療期,盼實驗成果早日提供臨床人體試驗參考,協助對症下藥。

慈濟大學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的老師張新侯(右一)的研究團隊,是全球首在小鼠身上,模擬2次感染登革病毒誘發的出血性病變。 記者徐庭揚/攝影
分享

登革熱迄今沒有特別的治療方式,最嚴重的出血性登革熱還會造成死亡。由於過去缺乏已感染的實驗動物來進行疫苗測試,而慈濟大學生科院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老師張新侯與研究團隊成功的在小鼠身上模擬出罹病症狀。

團隊先在小鼠身上注射登革熱病毒,24小時後注入自體反應性抗體,48小時後進行血液等檢測,發現小鼠出現出血性登革熱之相關症候。團隊便提出了「雙重打擊」假說,在第一次感染登革熱並不足以導致出血及死亡病變,但是在第二次再度感染時,體內誘發出自體反應性抗體將攻擊自身細胞,在病毒及自體抗體的雙重打擊之下,即會誘發出血及死亡病變。

張新侯說,二次感染誘發登革熱出血的假說在學界已廣為人知,但首度於小鼠實驗中獲得證實,人體產生的自體反應性抗體有可能是造成出血性登革熱的主要原因之一。
慈濟大學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的老師張新侯的研究團隊,是全球首在小鼠身上,模擬2次感染登革病毒誘發的出血性病變。 記者徐庭揚/攝影
分享

團隊也發現在發展出血性登革熱前一治療黃金期,透過監測系統發現體溫下降、自體免疫細胞開始活躍時,成為出血性登革熱的機率極大,若能在此時給予用藥或治療,就能避免高死亡率。

49歲的張新侯研究登革熱病毒超過17年。研究成果分別在「血栓與凝血」(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以及「免疫學期刊」(Journal of Immunology)兩知名國際期刊發表,在上月的第十屆亞太醫用病毒國際會議中,以此雙重打擊假說發表演說,得到與會專家學者的諸多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