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部分醫材開放網購,可能溍藏風險

發表於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940期)
   記者:  謝永宏
   日期:10月28日
 
   

 

 

 

「藥師,我小孩感冒發燒,醫師說要定時測量體溫,可以幫我介紹有哪些產品及如何操作嗎?」「藥師,我有高血壓啦,醫師說要常常量血壓,可是我不會量,能夠教我嗎?」…這些真實的案例常常在藥局內上演。

原本食藥署在今年8月21日公告之修正案中,預計將「體溫計及血壓計」等一併納入第二等級醫療器材開放網購之項目;但是在考量「居家使用」、「非侵入性」、「非植入性」及「無須專業人員指示操作」等四項原則後,已將須專業人員指示操作之「體溫計和血壓計」予以刪除開放。

繼體脂計、保險套及衛生棉條三項醫療器材於103年1月2日起可在郵購通路販售後,食藥署於今年10月15日公告新增醫療用衣物、酒精棉片、優碘棉片、外部使用非吸收式紗布或海綿球、醫療用黏性膠(繃)帶、硬式(軟式)隱形眼鏡保存用品及醫療器材軟體等8項醫療器材,開放藥商得於郵購買賣通路販售。

在宅經濟盛行的今日,對消費者而言或許提高了便利性,但某些醫療器材的使用,如果在缺乏藥師或專業人員親自正確指導及諮詢下,實際上卻隱含危害健康的風險,例如:當孩童發燒需要使用退燒藥或塞劑時,錯誤測量體溫的方式,將使孩童服用過量或是不足的藥劑;而不良的血壓量測紀錄,更可能讓醫師誤判病人實際的健康情況,導致開立不適合病人的處方。

網購的風行雖然便利了民眾的生活,但是在涉及國人健康的議題時,更應該嚴格把關。在看不到實體商品及缺乏醫療專業人員指導的情況下,民眾如何才能正確的使用醫療器材?所幸最終食藥署並未將須專業人員指示操作之「體溫計和血壓計」開放民眾網購,否則民眾的健康安全將面臨潛藏的風險;而藥師在執業時應該提醒使用網路購買醫療器材的民眾,若發現品質不良之醫療器材,或因醫療器材引起嚴重不良反應時,可依嚴重藥物不良反應通報辦法,通報衛生福利部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