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病人用藥教育:輕度燒傷治療(2)

發表於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939期)
   記者:  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 林聖茹
   日期:10月23日
 
   

 

 

 

輕度燒傷治療

輕微熱損傷初期的治療主要以去除衣服和雜物、冷卻、簡單的清潔和適當敷料。另外疼痛處理和破傷風的預防是重要的。

冷卻-在去除衣服、珠寶(例如戒指)和非粘著性的碎屑後,利用室溫或冷的自來水冷卻燒傷傷口,可緩解疼痛並限制組織損傷。使用溫度約12℃(55℉)無菌生理食鹽水紗布來冷卻燒傷傷口,是散熱的一種有效方法。藉由一部分冷藏的生理食鹽水與一部分室溫生理食鹽水進行混合,因為用冰的生理食鹽水會增加傷口損傷和疼痛。當燒傷面積超過10%以上,則會增加病人體溫過低的風險,執行過程應謹慎並需要密切監測病人體溫變化。

清潔-燒傷傷口必須清洗乾淨。雖然有些臨床醫生會使用皮膚消毒劑(如優碘),這些消毒劑會抑制傷口癒合,有許多文獻不建議使用。相反的,有多篇文獻建議使用溫和的肥皂和自來水來清洗表淺性燒傷傷口,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燒傷中心支持這樣的作法。

清創-脫落或壞死的皮膚,包括破裂的水泡應該清除。臨床醫師必須能夠準確的評估整個燒傷面積,解決病人目前與燒傷相關的焦慮和傷口疼痛。

水泡-有水泡產生可能發展為淺二度燒傷。已破裂的水泡應該去除,但乾淨完好的水泡處置是有爭議的。不應該用針抽吸水泡,因為這會增加感染的風險。若水泡持續數週沒有被吸收,顯示可能有潛在的深二度或三度燒傷,因此需要轉診到燒傷中心或具專業燒傷處置外科醫師的醫院。

疼痛處理-對於輕微燒傷,acetaminophen和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單獨或與opioids組合使用,通常具有足夠的鎮痛效果。燒傷初期止痛藥應全天候給予,在換藥和增加體力活動前需要再額外給予止痛藥物。抬高腳和手部燒傷部位高於心臟水平可以減輕燒傷數天後傷口疼痛和腫脹。一旦傷口上皮開始形成,疼痛處理需求通常會明顯下降。大面積或剛遭受燒傷的病人有顯著疼痛出現,臨床醫生應毫不猶豫地使用靜脈注射opioids(如嗎啡)作為初始鎮痛藥物。

藥物預防-燒傷傷口表面很容易有細菌繁殖及可能引起感染。因此使用局部外用抗菌劑和積極傷口照護,適用於任何非表淺性燒傷感染預防,輕度燒傷(如曬傷)和淺二度燒傷具有完整的表皮不需要使用局部抗菌劑。局部抗菌劑和細胞保護敷料是傷口覆蓋最好的選擇。對於輕微的燒傷可以使用 bismuth-impregnated petroleum gauze (例如XeroformR)。Silver sulfadiazine (SSD)常被用來預防燒傷傷口感染,但一般不用於表淺性燒傷。SSD、常規抗生素、 chlorhexidine、povidone-iodine、mafenide,這些藥物對局部或全身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並可能妨礙傷口癒合和增加換藥的頻率,結果提高病人傷口疼痛(表三,見下期)。現代膜狀敷料(modern membrane-like dressings)可能優於SSD。許多臨床醫生會使用蘆薈或外用抗生素如bacitracin來治療表淺性燒傷,蘆薈提供了一些抗菌活性,這兩種治療選擇價格都很便宜。然而,這樣的治療並沒有明確的證據可證明對輕微燒傷傷口改善效果。最佳局部治療藥物選用主要根據地區性、個人偏好和經驗,特定傷口狀態和病人的過敏史。在過去的幾十年中,SSD和mafenide為主要燒傷治療藥物,可每天使用1~2次。Mafenide治療通常持續到燒傷部位癒合或準備進行植皮手術。另外,在輕度燒傷初期絕對不能使用局部類固醇製劑,因為可能會增加感染風險和延遲傷口癒合。針對燒傷深度超過表淺厚度(superficial-thickness)的病人則應接受破傷風免疫接種。對於還沒有得到一個完整初級免疫的病人應給予破傷風免疫球蛋白治療。

敷料-可以吸附滲出液,提供保護及隔離環境防止傷口感染,降低疼痛。燒傷傷口需要每日清潔與更換敷料,如果有大量的滲出液或感染,則需要更頻繁地換藥。一些相對輕微燒傷可以不用覆蓋敷料,例如:臉或手(未涉及手指)較小的燒傷傷口,以溫和的肥皂清潔傷口後使用局部外用藥物治療。這種方法能夠改善臉部燒傷的外觀,並有助於手部運動防止關節僵硬。然而,對於嬰幼兒、兒童、青少年以及那些有傷口污染風險的病人該方法是不可行的。另外燒傷範圍包括手指或腳趾應該使用適當敷料包紮。對於燒傷傷口敷料選用有4種:壓縮性敷料(compresses)、生物合成敷料(biosynthetics)、生物敷料(biologics)、防水敷料(barrier)。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