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藥學堂:柴胡(下)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935期)
   記者:  永康奇美醫院中藥局藥師 佘典縉
   日期:09月21日
 
   

 

 

 

四、北柴胡與南柴胡

1、特徵與性狀

北柴胡:外觀根呈圓錐形或圓柱形,常有分枝,長6~15cm,直徑0.3~0.8cm。頂端常有殘留的莖基3~15個,或短纖維狀的葉基。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呈片狀纖維性,皮部邊棕色,木部黃白色。氣微香,味微苦。主產於遼寧、甘肅、 河北、河南等地。

南柴胡:根較細,多不分枝,長5~14cm,直徑0. 2~0.6cm。根頭頂端密披纖維狀葉基殘餘,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頭處多具明顯的橫向疣狀突起。質稍軟,易折斷,斷面略平坦,具敗油氣。主產於湖北、江蘇、四川等地。

2、顯微鑑別

北柴胡:根之橫切面中,木栓層為數層細胞,其下為7至8層栓內細胞,皮層散有油室及裂隙,韌皮部散有油室,髓線寬,篩管不明顯。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稀疏而分散。在中間部位有一束木纖維排列成斷續的環狀,纖維多角狀,壁厚,木化。

南柴胡:橫切面中木栓層由6至10層左右的木栓細胞排列成整齊的帽頂狀,皮層油室較多而大,木質部導管多徑向排列,木纖維少而散列,多位於木質部外側。

3、成分比較

柴胡的主要成分為柴胡皂?和揮發油,北柴胡中柴胡皂?含量較高,以總皂?含量計約為南柴胡的4至5倍;而南柴胡中揮發油含量較高,約為北柴胡的2至3倍。

4、功效

傳統醫學用藥理論認為,柴胡具有疏散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等功效。北柴胡長於解熱宣泄、推陳致新,對飲食積聚及痰熱結實有良好的疏導和解效果,功效偏於「降」,能於疏降中退熱疏肝;南柴胡長於升陽散邪,疏肝解鬱,氣味輕,其功效偏於「升」,能於升散中解熱疏肝。

其中柴胡皂?可能有降GPT的活性,可能是藉由抑制肝臟中過氧化反應,減少自由基對肝臟的損傷,產生保護肝細胞的作用;揮發油則具解熱活性。因此,部份醫者推論北柴胡的保肝效果較好,而南柴胡的解熱效果較好。

五、結語

柴胡以乾燥根為其藥用部位,目前柴胡屬植物有30多種,都可以入藥,在中華中藥典收錄的有兩種,北柴胡和南柴胡,其所含成分有些許差異,功效上就會有些不同,進而在使用上兼具有個別特色,藥師臨床調劑可多加注意。

(全文完)

參考資料

1.    梁朔:不同產地及不同採收期北柴胡中柴胡皂?的含量測定。遼寧中醫雜誌2012年第39 卷第12期:2464-66
2.    中華中藥典編修委員會:台灣中藥典,第二版。行政院衛生署 2013:188-190。
3. 杜婷,杜士明,王剛,孫榮進,楊光義,葉方,袁玲玲,劉濤: 竹葉柴胡與北柴胡的抗炎保肝作用比較。Herald of Medicine2014年9月第33卷第09期
4. 劉曉節, 胡杰, 張福生, 李震宇, 秦雪梅;紅北柴胡藥效作用初探。遼寧中醫雜志2012年第39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