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保健》大腸鏡篩檢不適,讓許多民眾卻步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萬博超
   日期:09月04日
 
   

 

 

 

大腸鏡檢查是提早發現腸癌最有效的篩檢工具,然而許多民眾仍然猶豫是否要接受檢查,因為擔心大腸鏡會造成不舒服。

據統計,大腸直腸癌位居國人10大癌症的第3名,且其發生率於近20年來逐年增加。因晚期大腸癌治療效果遠不及早期大腸癌,推行篩檢、找出早期病灶並加以治療,便顯得十分重要。國內近年大力推行的四癌篩檢項目之中,就包含大腸癌篩檢,可見其重要性。

民眾多半擔心健檢前的清腸,不少人因為不願忍受清腸準備所造成的腹瀉及腹痛,加上擔心大腸鏡會造成疼痛或傷害而遲遲不接受大腸鏡檢查。

相對來說,糞便潛血檢查比較簡單,也是一種有效率的大腸癌篩檢方式。在歐美各國多年推行下來,已被證實可以有效改善病患存活率。但關鍵在於癌篩有異常的病患必須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目的。然而,許多病患因畏懼於大腸鏡檢查所造成的不適,清腸準備所造成的腹瀉及腹痛,即使糞便癌篩呈現陽性,也往往置之不理,不利早期發現。

除了一般民眾的定期篩檢外,有家族史屬高危險族群者,有必要提早篩檢,增加篩檢頻率;調整生活飲食模式,如避免久坐、不運動、增加纖維攝取、節制飲酒,避免過量脂肪與紅肉,減少肥胖、預防糖尿病及慢性腸道發炎可降低罹患風險。

有些民眾即使糞便潛血陽性,仍不願意進一步篩檢,拖了好幾年,等到症狀出現就醫,癌症已經轉移。患者已經發現疑似徵兆,卻不願詳查確認,相當可惜。

醫師強調,從大腸瘜肉演變成大腸癌需五至十年,多數大腸癌從瘜肉轉變而來,只要能提早在做大腸鏡時切除瘜肉,可以大幅降低罹患腸癌的機率。

北市聯醫消化內科醫師藍鴻杰指出,大腸鏡檢查技術以及清腸準備藥物持續進步,年長病患、心臟病病患、以及腎臟病病患也能順利清腸接受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