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名與沿革
歸脾湯出自南宋.嚴用和的《濟生方》,依《內經》「二陽之病發心脾」之理論而創製,原方為八味藥;之後明.薛立齋《校注婦人良方》再增加當歸、遠志,為現今所用的十味藥。1是一個健脾與養心同時進行的方劑,既能益氣又可補血。依傳統中醫藥理論,心主血,脾統血,故勞心傷脾,脾虛血少,則心失所養而益虛。因而出現心神不寧,心悸,失眠,健忘,體倦等症,尤其更年期婦女尤甚;此外婦女因脾虛氣弱,不能統血,而產生崩漏下血之病症,亦可用本方治療,即所謂「引血歸脾」,故嚴氏訂方名為「歸脾湯」。2
二、組成與方義
歸脾湯組成有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當歸、酸棗仁、龍眼肉、遠志、木香、甘草,再加生薑、大棗,用以治療心脾氣血兩虛的諸多症狀。方中人參、甘草、白朮、茯苓(四君子湯)能健脾益氣,加上黃耆以增強益氣之效;當歸、棗仁、龍眼肉、遠志能補血用以養心安神;木香能理氣醒脾,使補而不滯;生薑開胃進食,大棗補脾和胃、益氣調營,並能益血止血,養心安神,且生薑得大棗,可緩和其刺激之性,大棗得生薑,可防止氣壅致脹之偏,薑棗相配,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從而有利於以上藥物的吸收和作用的發揮。綜合本方的作用,雖屬氣血雙補、心脾同治,但其目的主要在于治療血虛。3
(待續)
參考資料
1. 吳午龍、李世滄。臨床常用中藥方劑手冊。台灣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1991;10。
2. 彭主榮、謝慶良總編,唐娜櫻、游智勝主編。方劑學。台北:中國醫藥大學 長庚大學聯合出版。2005;94-95。
3. 李慶業。湯頭歌訣白話解。台灣 文光圖書有限公司,2102;124-125。
4. 印會河、張柏訥。中醫基礎理論。台灣 知音出版社,2004;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