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異位皮膚炎惱人,小心汗水、塵螨

   資料來源:台灣醒報
   記者:  李昀澔
   日期:08月26日
 
   

 

 

 

「夏天流汗易使『異位性皮膚炎』發作,太常洗澡又造成皮膚保濕不足而發癢,形成惡性循環。」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楊志勛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最常見的兒童皮膚病,全台患者逾200萬人,常因冬天乾冷或夏天濕熱而發病。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解釋,患者皮膚保護力不足,受刺激後,易引發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而引起搔癢感,透過保濕可減少發作。

皮膚科醫學會將於30日在台北市舉辦「異位性皮膚炎肌膚照護營」;台大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家瑜指出,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與氣喘屬於同一種疾病,主要由體質及汗水、塵螨等刺激物所引起,並不會傳染,也與食物或藥物造成的過敏無關。

【皮膚先天不足】「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多因體內『絲聚蛋白』基因突變,導致皮膚『角質層』功能缺損。」黃毓惠分析,患者天生皮膚保濕能力較差,易乾燥、出現裂縫,受汗水、塵螨、蟑螂、黴菌、花粉、寵物毛髮等刺激後,皮膚免疫系統過度活化,而出現搔癢、紅疹、皮屑等過敏症狀。

朱家瑜指出,2歲以下嬰幼兒由於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常會因某些食物而使症狀惡化,但多數兒童患者惡化是因塵螨等環境過敏原,及皮膚接觸肥皂、清潔劑、化妝品、布料所致,因此夏天若因流汗而感到不適,可以清水沖澡,但不能過度使用肥皂或沐浴乳。

【兒童患者居多】「研究顯示,8成患者都在5歲前發病,半數在1歲前就有皮膚乾裂、皮疹等症狀出現。」朱家瑜說,僅有1至2%的患者成年後才發病,常見症狀包括臉部及脖子出現大片紅疹,或全身皮膚泛紅、變粗、掉屑的「紅皮症」,患者全身傷口極易因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需住院治療。

黃毓惠表示,冬天時通常會建議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使用凡士林等強效保濕劑,夏天則會改用較清爽的乳液或潤滑劑。朱家瑜則強調,市售乳液多含香精、防腐劑或殺菌劑,也可能引發患者過敏,應採用含尿素等成分的醫用保濕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