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的張先生是企業裡的秘書,兩年前感覺眼皮下垂、講話吃力、吞嚥困難,求診後確定罹患肌無力症,電腦斷層也發現胸腺有一顆5公分腫瘤,經接受手術及藥物治療,肌無力症狀獲得緩解。
75歲葉先生幫人看風水地理幾十年了,一年多前突然兩手無力,平時翻閱的風水書都拿不起來,以為太勞累,休息會改善,沒想到症狀持續,後來到神經內科就診,診斷出肌無力症。
肌無力症是自體免疫疾病,體內製造不正常的抗體,例如乙醯膽鹼受體抗體,身上肌肉被抗體攻擊而出現肌肉無力現象,依照受侵犯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症狀,可概分為眼肌型及廣泛全身型。
眼肌型患者會出現眼皮下垂或眼球肌肉無力,造成複視等症狀;廣泛全身型患者則可能講話帶鼻音、吞嚥困難、吃麵條時,麵條可能從鼻子跑出來,嚴重時只能喝流質食物;肢體無力,梳頭髮、晾衣服時手臂痠、坐較低的椅子會站不起來,若影響到頸部無力,脖子抬不起來,就要小心呼吸肌肉無力造成呼吸困難,嚴重時甚至需要緊急插呼吸管。
肌無力症狀容易起伏波動,早晚變化明顯,通常一早醒來最有力,隨工作或活動,下午或傍晚逐漸眼皮下垂、複視與講話大舌頭,覺得很疲倦,有人在足夠的休息或睡一覺醒來後,情況暫時改善。
據統計,肌無力症患者六、七成有胸腺增生,一成有胸腺腫瘤,少部分病人合併其他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在台灣每10萬人約有8人罹患這種肌肉漸漸衰退的疾病,女性比率高於男性,好發年齡女性在20至40歲,男性則在50歲以後。
肌無力症患者診斷以臨床病史、神經學檢查,配合血清試驗及肌電圖等來判定,一旦確診為肌無力症,醫師會依患者病況做症狀治療、免疫調節療法或胸腺切除手術等,控制並改善肌無力症。
常見導致症狀暫時惡化有下列因素:感冒、睡眠不足、女性經期時、藥物因素,如特定抗生素等,建議肌無力患者平時要多加留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