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僵直性脊椎炎:難纏的下背痛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記者:  張嘉芳
   日期:03月18日
 
   

 

 

 

不少人有下背痛經驗,若超過3個月症狀仍未緩解,且休息不運動,下背痛情況加劇,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應盡速就醫治療,以免症狀惡化。

家族遺傳 與基因有關

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周昌德表示,下背痛可分急性及慢性兩種,通常急性下背痛多與身體過度施力有關,如搬家工人出現腰痠背痛症狀;慢性下背痛是指疼痛超過3個月,使用消炎、鎮痛劑仍無法改善,症狀反覆發作等。

周昌德說,腰背慢性疼痛主要與肌肉性疼痛、退化性關節炎、腰椎間盤脫出症、骨質疏鬆症、壓迫性骨折、僵直性脊椎炎、原發或轉移性腫瘤、腰背扭傷或外傷、心因性疾病如緊張、焦慮、憂鬱等有關;其中僵直性脊椎炎與基因有關,高達98.7%患者帶有HLA-B27基因,易發生家族遺傳。

嚴重患者 駝背影響外觀

據統計,國內每一千人平均三人有僵直性脊椎炎,估計全台約6萬多人罹病,男女比例為3:1。周昌德說,若父母有僵直性脊椎炎,子女檢測發現HLA-B27基因,約20%至40%的人會發病。

「嚴重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看起來像鐘樓怪人。」周昌德說,僵直性脊椎炎容易侵犯脊椎關節附近的肌腱及韌帶等軟組織,造成粘黏、活動不易,患者睡覺會感覺下背痛,常發生晨間僵硬,但運動過後可改善不適症狀,早期不易診斷,若未用藥治療,除了會造成身體僵硬、疼痛外,嚴重駝背恐影響外觀。

治療方式 深入疾病因子

北榮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蔡長祐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治療以減輕、消除症狀,恢復身體功能為主,尤其應防止脊椎及頸關節併發症引起的駝背問題。目前藥物治療可分為幾類,包括止痛藥(非類固醇的抗發炎藥NSAID's)、類固醇、病程修飾藥物(DMARD)及生物製劑療法。

一般而言,止痛藥只能消炎,無法根治病因;類固醇主要是救急,只能局部短期止痛,不能長期使用;病程修飾藥物目前有多種藥物可供選擇;生物製劑療法是種蛋白質,它是基因工程技術產製的藥劑,就像標靶治療一樣,可找出疾病起因的關鍵因素,藥物直接注射命中靶心,對於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效果佳。

關節炎小辭典:僵直性脊椎炎 vs. 類風濕性關節炎

不少人容易將僵直性脊椎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混淆,蔡長祐說,兩種都是發炎性關節,但類風濕性關節炎易侵犯兩手,因手指負責許多日常精細動作,所以被健保歸為重大傷病;僵直性脊椎炎較少侵犯手部,好發部位以背、下肢、腰為主,因此目前仍未屬於重大傷病。

另外,退化性關節炎則是一種老化,或關節受傷、個人體質、肥胖、過度工作等因素引起的關節退化疾病,主要是軟骨毛病,非硬骨問題,與僵直性脊椎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致病原因不同。

蔡長祐說,無論是何種關節炎,患者除了用藥治療外,還應多游泳運動、適度減重、少吃生食、適量補充鈣質,以免關節發炎症狀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