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末梢循環差手腳冰冷:寒熱失衡所致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鄭綿綿
   日期:03月14日
 
   

 

 

 

中醫師陳潮宗表示,末梢循環差致使手腳冰冷,是一種身體陰陽寒熱失衡的症狀,若能適當地調理體質使之趨於平衡,便可有效改善;且手腳冰冷更是許多疾病的徵兆,不可輕忽。可配合外用藥浴、茶飲方作為日常保健。

陳潮宗表示,外用方可應用「袪寒暖身藥浴」方式,材料準備米酒(可用清酒、紹興酒代替)、老薑汁、白醋各一杯,為將老薑打成汁後過濾,與白醋、米酒,一同倒入浴缸溫水裡面,充分調合後再浸泡;習慣後可漸漸增加酒量。有袪寒暖身,消除疲勞,並使皮膚散發光澤,光滑感作用。

陳醫師表示,茶飲方可選擇「參桂紅棗茶」,準備人參2公克,桂圓6公克,紅棗5枚。將所有材料與500C.C的水同煮至沸騰後,小火煮5鐘即可。適合氣血虛弱體質手腳冰冷者。有助大補元氣,滋養氣血,生津解渴作用。

陳潮宗表示,末梢循環障礙容易出現手腳冰冷現象,中醫認為,與陰陽失衡有關。當寒氣過盛,體內陰寒,會把陽氣排除在外。而有些人雖然身體燥熱,四肢卻冰冷,身體也怕寒,則有陽氣衰弱徵兆。

中醫師陳潮宗表示,整體而言,陰陽消長平衡,是指陰陽之間不是靜止的絕對平衡,而是在一定限度、一定時間內的「陰消陽長、陽消陰長」之中維持著相對的平衡,一旦陰陽消長平衡受到內傷或是外邪所破壞,就會造成陰或陽的偏盛或偏衰。對人體來說,就會出現「陽盛則熱,陰盛則寒」的病理狀態。

陳醫師表示,若身體中的陰寒過於旺盛,就會把陽氣隔絕於外,而出現內真寒、外假熱病症,這就屬於陰盛隔陽型手腳冰冷,表現常見某些寒證,因過於體內陰寒,反而使肌表出現浮熱(稍按則不熱),口渴、手足躁動不安,脈洪大等假熱症狀。

另有些患者雖然身體噪熱,四肢卻反而四肢冰冷,喜歡蓋衣被;口雖渴而喝湯水不多或不想喝;手腳躁動;脈雖洪大,但按之無力。屬於「陰盛陽虛」重要的指標特徵,也是體內「陽氣虛衰」最常見的徵兆。